作者:csh
本文首發于《幕味兒》
早在《怒》上映之前,我們就看到了那張令人印象深刻的海報。我們看見七個角色的頭像,圍繞在“怒”的四周,都露出了憤怒的表情。我們自然而然被勾起了好奇心,因為在我們的情感結構里,“怒”作為電影的標題,遠比“喜”和“悲”更令人感到意外。
從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的定義開始,人們認識了喜劇和悲劇。喜劇是溫柔的,我們在欣賞卓別林、基頓,乃至三谷幸喜、梁贊諾夫的時候,總是先被笑聲治愈,隨后才會深思其余。而悲劇是鄭重的,人們隔著熒屏為那些不存在的人流淚

他說了三個故事,我最后竟被那對同性戀感動。
我沒想過寫這個的。至少沒在計劃內。
我截的第一張屏感覺故事已經發展到了一大半。
那個女孩子和一個陌生人說自己的母親,我和那個陌生人有著同樣的“啊,那她估計很討厭她媽媽吧”的想法,她卻說,我很愛她。
“我很愛我媽。”
“可是我不想成為她那種女人。”
沒有截屏是無意義的。
拋去這部電影,這句話讓我想到很多人。
那些我很喜歡,很尊敬,甚至很崇拜的人。
可是如果是我,我不想成為他們。
看這部電影很偶然,沒有課的下午

【怒】打動人心!你是不是也經常想起你曾經錯過的那些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