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既然評論有人提到類似《綠皮書》,那么不妨說一下觀看兩部電影之后的共同感受。
《綠皮書》是奧斯卡最佳劇情片,而這部是最佳男主角,期待值肯定都比較高,
看完的時候都稍感失望,就像本來是沖著酣暢淋漓去的,但看到最后,只達到隔靴搔癢的效果。
都是溫情的故事,都在強調社會某個群體對愛、對夢想的不懈追逐。
愛和夢想本身就是最美好的東西,永不過期,所以也常常是成為成功電影的要素和標簽。
兩部電影的結局都可算是追夢成功。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這種成功呢?

“幸福的人大體相同,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苦衷”,相信這句話你并不陌生,但其實不幸的人有時也異曲同工,至少在我看來《淪落人》所表達的就是這樣。
《淪落人》這部電影在其他電影節也收獲了不少獎項,在香港上映后口碑也不錯,但有人喜愛就有人質疑,這部片子被一些人指出抄襲奧瑪·希和弗朗索瓦·克魯賽主演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在其他訪問中導演陳曉娟也承認參考過《觸不可及》,但參考始終不會與抄襲劃等號。
至于為何這么說,咱們就拿兩個電影做一下比較,來進一步分析《淪落人》的獨特之處。首先

這是一部純粹的香港電影,即,所謂的純港片是也。雖然里面有幾個菲律賓演員。眾所周知,香港電影市場沒落,大陸電影市場崛起,在合拍片大行其道的影市,純港片已鮮少能覓到蹤影。鼎盛時期的香港電影,年產量為三位數,時過境遷之后,只剩下區區的兩位數。電影行業的各個工種也青黃不接,演員、導演方面尤為嚴重。面對這種狀況,老戲骨們紛紛向新導演投來橄欖枝,以實際行動支持奄奄一息的香港電影。或許香港電影永遠都無法回到那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輝煌年代了,但這種精神還是十分值得稱頌的

《淪落人》(推薦)
實屬消極的我..今天把之前很想看的一部港片看完了。很難說是什么類型的片子,我暫且認為它是一部溫情勵志片吧。
它是一部關于兩個淪落香港被生活深深困擾的人的故事,昌榮因事故癱瘓而妻離子散,菲傭Evelyn因家庭原因不得不接受現實來到香港做一個傭人,他們從相遇到相知再到最后相惜,共同走過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彼此幫助。在這段過程中也教會了他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一年四季。
很想去說這個人
一直在盤里放著,對于近年的港產片來說,幾乎形成一個思維定式-只要不是與內地或者境外合作,由著性子自己拍-講述香港人自己的故事,就總能收獲些意外驚喜。
《淪落人》講述的就是香港人自己的故事,在外圍大環境下那些生根發芽的事情,不容易也沒法變.從很80年代后期,香港的武打片就已經占領了國內的錄像廳,到后來的街頭斗毆片,荒村鬼片,再到后面的無厘頭搞笑,警匪黑幫發展至今,港式類型幾乎完全淡出了人們視線,30多年的輝煌在當今更大的格局下黯然神傷,曾幾何時的驕傲乖戾早已不在

這是一個真實得殘酷,又有著浪漫結局的故事。對英語一竅不通的昌榮為了與Evelyn溝通愿意花時間看DVD學習英語,Evelyn同樣沒有聽從同行們“要裝傻不懂廣東話就能少做事”的建議,跟昌榮學習并快速掌握了廣東話的日常用語。雖然兩人的英語與粵語發音用詞都鬧了不少笑話,但笑過之后,更多留給我們的是他們彼此之間相互付出的那份感動。

《淪落人》生活不能等,但夢想可以等,因為我現在還不能做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