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說“上帝獨獨只把天使的語言留給了法國人”,恐怕誰也抵御不了法國人夾雜獨特鼻音的“Bonjour”。還記得當年那部歡快明媚的清新小品《Amelie》嗎?法國電影總有一股別于好萊塢的浪漫,蕩向心底,泛起漣漪。
曾執導過《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的Michel Gondry重又回歸其擅長的奇幻愛情片,為影迷們奉上了這部根據Boris Vian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L'écume des jours》。影片講述主人公Colin(Audrey Tautou飾)與廚師Nicolas和寵物小灰鼠為伴,他愛好時尚、美食還有Arthur Wellesley的音樂。如同王子等待著公主,直到他與美麗純潔的Chlo?(Audrey Tautou飾)相遇。他們相愛了,浪漫的婚禮上,他們接受所有人的祝福,可在蜜月旅行的途中,Chlo?卻染上了“睡蓮病”——一支睡蓮侵入了她的肺部。為了醫治愛人,Colin不惜傾盡所有,然而美好的愛情終究只是人生泡沫一場……
這不是一部皆大歡喜的愛情喜劇,但卻并不妨礙導演天馬行空的想象
一直苦于沒有字幕,昨日才看過這部法國奇幻愛情電影《泡沫人生》,看完之后想以這片為契機寫寫法國電影的浪漫藝術和思想性。
這部電影由米歇爾岡瑞(《暖暖內含光》《科學睡眠》《東京!》)執導,奧黛麗·塔圖(《天使愛美麗》,《漫長的婚約》,《達芬奇密碼》,克拉皮斯法國青年三部曲),羅曼·杜里斯(《我心遺忘的節奏》,法國青年三部曲)和因為在《不可觸碰》中的表演而廣為國內觀眾熟知的黑人奧瑪·賽主演,攝影師是Christophe Beaucarne。從商業角度講,本片的題材非常討巧,卡司也有一定吸引力(單有塔圖女神某些人就心滿意足了吧= =不服的請看影片第36分鐘),但是實際觀感一般,情緒肆意地彌漫而不加控制,觀眾容易失去注意力而陷入到眼花繚亂的幻想世界的疲倦之中,可見商業電影還是要把觀眾想得蠢一點比較好,想起馮小剛把某些文化批評者認定為“大尾巴狼”“文化納粹”,潛臺詞不就是“我騙傻瓜的錢你們管得著嘛你們”嘛。
閑話少扯,回到正題。我非常喜歡《泡沫人生》這部電影,并且被它細膩的幻想,絕望以及人物的諸多符號所深深地打動

其實是值得打五星的,如果是從電影的角度,法國電影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在全部時間段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前三十分鐘的夢幻王國和后三十分鐘的黑暗世界,從細節到暗喻,主角的話語,背景的襯托以及看似無聊但是層層遞進的臺詞,都是無可挑剔。
但是,我還是給了三星,甚至連四星我都覺得不忍心給出來,無關電影,只是個人情節被觸發,覺得打四星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觀眾。
本來是看到二十分鐘就準備棄劇,手賤了百度了一下,看了一些劇透和一些影評,以及對原著的解釋,于是乎耐著性子看下去,其實也是怕錯過關鍵性的細節,但是最后還是沒法給予正面的評價。
故事中的各種情節設置看似夢幻的故事,但是滿滿都是對現實的諷刺和無奈,主人公的無力感其實在前半截已經埋下了伏筆,因為天生的性子如此所以悲劇無可避免,如果主人翁是一個沒有繼承家族遺產的人那么其實也就是一個廢物。
是的我看完就是覺得是個廢物,因為沉溺于溫飽的滿足,對未來甚至自己的人生其實是毫無規劃,毫無建樹的廢物。一來賴生于自己家家產,即沒有改變自己也沒有改變別人

誰說過這世上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舊熱愛生活
片子看了快一年了一些細節還是特別清晰
被預告片中婚禮的幻想所吸引,兩個人浸沒在水中像被上帝寵愛一般坐上唯美的玻璃婚車云朵飛船
話劇式的情景和節奏是塔圖的拿手,不要說她老了,十年后她一定更漂亮!
然而奇幻世界的痛苦更為殘酷,仿佛告訴你童話里也有無從告解的悲傷,基本讓人手足無措。這也是不太喜歡塔圖電影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荒唐的工作環境半晴半雨的野餐還是肺里的睡蓮,都讓人聯想到現實中脫去了奇幻色彩的、真實的煩惱。
連泡沫里的人都認清了生活,我們還在做什么呢?
也許世上也有這樣一種浪漫主義,吃掉現實,然后吹出泡沫。

《泡沫人生》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