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樂隊里Beach Boys一直不是我的菜,因為他們太健康太陽光太沖浪,音域老在高音上走,聲音片兒片兒的。后來西海岸演化出來迷幻搖滾也沒有什么感同身受,畢竟過于極端。直到現在看到Beach Boys的靈魂人物Brian Wilson的傳記電影《愛與慈悲》(Love and Mercy),才算是重新認識了這個樂隊和這個音樂才子。
太多音樂傳記電影都是說的一個樂隊或歌手如何紅起來,之后又如何作死。《愛與慈悲》用開始時一段類紀錄片的片頭,就把Beach Boys的大紅大紫省略過去了。電影說的是Brian后來的音樂探索,以及他的腦子如何在致幻劑(LSD)和童年陰影的雙重作用下徹底壞掉。二十年的痛苦時光之后,中年的Brian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同時被人操控失去自由,直到遇見那個為他帶來自由和解放的女人。
這是一部為了音樂而存在的電影,但有趣的是觀影中,你又往往忘掉了音樂,而是深入人物困頓糾結和混亂的精神世界。音樂的烘托下,真正抓人的是創作者對人物精神體驗的種種刻畫,細膩傳神而不事張揚(比如餐桌上餐具碰撞聲在Brian腦中的巨大回響,實在驚艷的一幕
心理醫生蘭迪才是真正的精神病,把好好地布萊恩治成精神病,還好被布萊恩女友發現救了他。布萊恩2004年得到兩項格萊美獎,就被評價有史以來最棒的作品,全球公認的流行音樂界真正天才,吹得太高了,而且這時的音樂流行形式很不一樣都很快了,不過那么老了聲音還是像年輕人一樣清純也是厲害,看他的眼神和表情確實是挺有內涵天才的

愛與慈悲:重拾沙灘男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