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artinliterarymanagement.com/vid-oprah-brad-win.htm
成功就是不被困難打敗,而這一點是母親教導他的,就在他快要放棄之時。和阿甘一樣,他們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只有這樣的母親,才會教育出這樣樂觀的孩子。和母親一樣,教育者的偉大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應該得到教育的孩子!這也是Brad要成為教師的原因。真心被這個充滿溫馨的正能量影片感動了,歡笑中包含淚水,尤其最后頒獎晚宴上孩子們的發言,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傳承,讓我看到了樂觀的延續,而這些都是好老師帶來的影響。喜歡Brad小時候的扮演者,無辜的大眼睛讓人心疼無比~很好的電影。

身為一名老師,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孩子,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眼中所謂的“正常”孩子。但究竟如何來定義“正常”?什么樣算“不正常”?誰有權力來定義“正常”?
那些看起來特別的孩子,僅僅是和別人不一樣而已,而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那個“特別”的人?誰會和另一個人一模一樣呢?
每當遇到被特殊對待、被歧視、被否定、被嘲笑的孩子,心底總是會泛起一陣心疼。他們要的,不過是被尊重、被接納,被像“正常人”一樣對待而已。

(個人最愛,同時也是最賦教育意義的)
*1.很難想象我才12歲,就領悟了人生的哲學,但這就是我決定性的一刻
------永遠都要正面迎戰對手!
*2.我經常看到那種表情,那是羨慕的神色,他在想要怎么跟我一樣,發出這么酷的聲音。
*3.如果我放棄了,就等于是認同跟我說我想得太天真的那些人。
*4.(教育啟發多動癥的學生時):念書對我來說就是這么困難,對你來說沒有這么困難吧?
*5.我看著我的學生們,我覺得自己也像個小孩,因為小孩看待人生的觀點和多數成年人不一樣,他們看著世界時會說我要做,不是我做不到。
*6.(劇尾獲獎宣言)但我也要感謝我這輩子最難搞也最執著的老師--我多年的同伴妥瑞癥。我從殘疾中學到什么呢?(學生代為回答)“你學會了堅持到底,你學會了不讓殘疾阻止你,你學會了不被殘疾打倒。”(接著說)去適應我的妥瑞癥讓我學會全世界最寶貴的教訓那就是-----千萬別讓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夢想。
摘錄完畢。最后一項的“夢想”對波波來說,某種程度上更是正常人的工作、玩耍、談戀愛

少年偉特
有幸看完《瑪麗和馬克思》,《亞當》和《叫我第一名》。
前兩部電影是關于亞斯伯格癥候群的,后一部是關于妥瑞斯癥候群的。
看完這幾部電影,我似乎戴上了有色眼鏡,不禁發問,散布在這個世界每個角落里的人們,究竟有幾個是沒有癥候群的,究竟有幾個是屬于心理健康的。
翻開心理學參考書,我大可羅列一系列心理健康的指標,拋卻這些客觀資料,關注一下現實中的人們,有幾人能夠幸免呢?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敵人,我們時刻在戰勝著自己的弱點。我們生來就不是完人,我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改變著。
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心底涌動著的感動讓噴涌而出的眼淚不斷刷洗著面頰。而體驗一種社會形態的優越性何在?我想一定不會在這個制度的本身,而在于把這種制度運用于現實社會后產生的效果。關注每個公民的身心健康,并正視他/她自身的缺點,做出正確判斷,給他/她提供醫療保障,并接納他關愛他/她。
當我們都能理解每個人原來都不是完整的,學會理解別人,學會接納別人,不歧視,不隔離種群那么這才應是一個健康的社群。

【叫我第一名】熱播!其實我們都一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