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Sir Michael Caine的許多老電影,打算做爺爺的忠實腦殘粉,因此不對Introducing當年三十一枝花的爺爺出來的影片說上一兩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盡管他老人家不曉得出于什么秘辛,自己并不太情愿深談卷入此片的來龍去脈。
接演Lt.Gonville Bromhead這個角色時,MC年方31歲,跟Bromhead參加Rorke's Drift之戰時的年齡(33歲)仿佛。兩人相貌上看毫無相似之處,然而不得不承認,MC扮演的Bromhead在第一時間令我驚艷。他那清澈如冷玉的朗朗聲線,他那矜持優雅、彬彬有禮的儀態舉止,似帶嘲諷卻不會令人覺得冒犯的言談笑容,還有藍眼睛與金頭發,修長而略顯纖細的身段,跑起步來蹦蹦跳跳的姿勢,永遠筆直的身形,stands tall and proud, a man seemingly honest in his beliefs……正如Chard一開始就注意到他,我想沒有觀眾不會注意到他。歷史上的Chard在寫戰報給上級和維多利亞女王時,對Bromhead那可是贊不絕口,當然贊的主題是他出色地完成了副指揮的職責,他在戰斗中的勇敢無畏、出謀劃策及對Chard的無私協助;在影片中

邁克爾凱恩的片子,我從小到大沒少看,畢竟他拍了很多好萊塢商業片,在國內經常有盜版碟片賣,而我持續十多年專門看這類商業片,所以他的片子我無意間看了許多。
然而有趣的是我居然一直對他沒有什么印象,看過就忘,再看到也想不起來,更不知道他叫啥,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演員啊~是因為長相寡淡還是演技沒有什么特色?
好在老的慢,身體好,一個33年出生的人居然一直演到現在還那么地矍鑠,想想我03年看《奧古斯都一世》時,32年出生,只比他大一歲的彼得奧圖爾在片子里都老成什么樣了?凱恩真是駐顏有術啊。

祖魯戰爭指19世紀30—80年代南非祖魯人為反抗荷蘭后裔布爾人和英國殖民者的侵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的英勇斗爭。戰爭結果雖然是祖魯王國滅亡,英國確立了對南非的殖民統治,但祖魯人所表現出來的前仆后繼、英勇頑強的民族精神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稱贊,在南非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斗爭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祖魯人是南非土著居民南班圖人的一支,居住在南非的納塔爾、斯威士蘭和莫桑比克的一些地區。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南班圖人處于原始社會瓦解、部落聯盟興起和國家產生的社會發展階段。1817年,南班圖人部落聯盟的酋長丁吉斯瓦約戰死,祖魯人恰卡(1787—1828年)成為首領。他在軍事上繼承和發展了丁吉斯瓦約的改革,建立了一支約10萬人的軍隊,以長矛和盾牌為武器,采用方陣、兩面包抄等戰術;在政治上把3000多個分散部落約50萬人統一起來,削弱各部落酋長的權力,各地由軍事長官治理。
這樣,恰卡建立了祖魯王國,英國人稱其為祖魯帝國或祖魯蘭。1828年,丁乾(1797—1840年)上臺執政,繼承了恰卡的事業,恢復和發展了生產

最主要的原因嘛,你們懂得,畢竟世界科技中心在非洲哈坎達。
這部片子我現在看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開頭部落集體婚禮那一幕,女兒向她教士父親提的那個關于婚配雙方年齡差距大的問題,父親的回答簡直精妙絕倫。
另外所謂文明和野蠻本質上應該是一樣,只是場景變化而已,而所謂的文明與野蠻之戰,讓文明用科技武器對抗原始野蠻,這殘忍程度已讓文明人顯得更野蠻,文明人的優越感蕩然無存,所以最后指揮官在戰爭結束后才會講,他感到很羞愧和惡心。

祖魯戰爭:casting follows cast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