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看到這部電影:《十八洞村》
提前已經預期到這部電影會無聊。實際上,如果不是查閱相關資料,根本就不知道它居然早在去年10月就上映了。
如果看故事梗概介紹,90%就會放棄掉這部唱贊歌的電影。
其實通篇看下來不難發現,這是一部命題電影:精準扶貧。這樣一個比較抽象性的政策變成一部電影簡單,變成一部有可看性的,其實挺難的。
《十八洞村》的優秀之處在于,它并沒有狠揪這件概念沒完沒了的唱頌歌,而是回歸到一件事情的本質,精準扶貧變成了一個輔助線索

電影講述了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楊英俊和幾個堂兄弟家面對貧困現狀,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楊英俊帶領楊家兄弟立志“和窮打一場硬仗”,在追求生活脫貧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脫貧。
電影以扶貧工作為主線,中間穿插了楊英俊一家、單身漢楊懶、啞巴楊英連三兄弟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真實反映了這些貧困地區的狀況,同時也用了詩意的手法表現出濃郁的鄉土味道,淳樸真摯的人情。
層層疊疊的梯田連接天邊,煙霧裊裊的青山蒼翠神秘,水光滟滟的稻田散發著陣陣清香,一幀幀山水畫面美得人心醉

簡單來說,當前條件就是人多地少,所以種不了很多能賺錢的作物,不過主人公在網上找了后找到了一片飛地然后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對于電影,感覺解決問題的過程有點過于簡單了,如我上面說的那樣,還有人物的刻畫不知道是好是壞把,總之這部電影還是有些可取之處。具體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精準扶貧,還有就是那個感嘆,我能幫誰,誰又能幫我呢,還有那個主人公最后理解了父親的堅持
另外本電影中描述背景很好,第一個就是社會問題,外出打工廠子倒閉等,治病等問題,都是關鍵。第二個就是地方文化

父母成婚的時候,家里有一排五間老瓦房,是更久之前八路軍的連部。風吹日曬很多年,毀了兩間,一番修整后,按著政府規定的面積,整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
母親的家在十幾里外,和大姑媽家中間只隔了兩戶人家。按著女大三抱金磚的風俗,經由媒人介紹,與父親成婚。婚后以務農為主,閑時父親會和他一起高中畢業的好朋友販賣大米,一般都是4毛5進貨,5毛賣出,一斤大米賺5分錢。一是靠力氣,二是靠結婚時買的自行車。
沒過多久,父母覺得房子不行,得推倒重蓋。蓋房子需要錢,主要是材料的錢

CCTV6晚間播放的,吃飯期間看完。一星給演員們,演得真的不錯,很有生活氣息,一點沒有違和感。但不包括那幾位干部,幾位扶貧青年干部過于正直?和人民的名義里的侯亮平一樣,看不到“人味”,為了演戲而演戲。一星給風景,鄉村的景色是真美呀。
故事就是扶貧脫貧。但是整體太差了,沒看到楊英俊和兄弟親戚們為什么要脫貧,細節刻畫不夠,楊家人心理轉變太突然了,后半段轉變太快了。一切行動在小王的帶領下,太順利了太順利了,一點波瀾都沒有。輕輕松松拿地,輕輕松松填土,輕輕松松致富

“十八洞村”墨陽出演,鄉村的路與基層公務員的無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