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4 17:20
首映:1966-08-31(威尼斯電影節) / 1966-09-08(意大利)
年代:1966
時長:121 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意大利語
評分:8.6
觀看數:50933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阿爾及爾之戰”出品精良!不獨立,毋寧死
得益于電影的真實客觀,包括對鎮壓一方的客觀刻畫(對法國空降兵來說,剛在歐洲反完法西斯,就到北非來鎮壓民眾,他們自己未嘗沒有對立場的質疑),今天看來恐怖主義與反抗暴政似乎只有一線之隔,手段一致的話,目的與結果是否能涇渭分明?而社會中以族群為基礎的矛盾一旦挑立起來,統治政權似乎只有激發其愈加尖銳的不歸路。正義與邪惡是否僅取決于勝利者的書寫和失敗者的自欺欺人?
PS,想起當年FLN在自己的郭嘉靠恐襲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現在各極端組織跑到法國本土搞恐襲威脅歐洲文明,這是天道好輪回?
影片用半紀錄片的方式,翔實紀錄了50年代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阿爾及爾當地革命軍與國際解放組織的合作下采用恐怖襲擊與法國軍方一再升級的鎮壓對峙,雖然在影片中所敘述事件中獨立戰爭領導人都遭到法軍“空降兵”的清除,但更多的阿爾及爾人投入到獨立戰爭中,在1962年在法軍不堪重負下宣布獨立。作為意大利人的吉洛·彭特克沃,在時隔4年之后的1966年重新紀錄了這段獨立片段,所持的冷靜眼光,沒有種族成見抑或抗暴同情,著重于對環境對普通人群的刻畫,紀錄了一場腥風血雨、可歌可泣的反殖民獨立戰爭。
Compartmentalization and Violence
“The colonized world is a compartmentalized world.”(Fanon, 3) This statement rings as a precursor to the decolonized world we live in today. As we proudly stress that the age we live in is characterized by globalization, compartmentalization sounds foreign to us. Yet it dominated the global landscape just a few decades ago, causing seismic waves throughout the colonized world and changed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我們已經統治了一百三十年,為什么不該繼續呢?”
在兩位法國軍警的眼里,他們的統治已經為這個野蠻落后的非洲國家帶來了文明與繁榮,這些阿拉伯人理應感到心滿意足,理應俯首貼耳地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順民,為什么還要心懷怨恨?為什么要拿起武器與法國人為敵??……他們不明白:“你們到底要什么?”
然而,那一片繁華與和諧的背后,是阿爾及利亞人長久以來作為被殖民者的屈辱與壓抑。在祖輩們賴以生息的土地上,他們只能成為卑微的二等公民,永遠不可能與法國人平起平坐。阿爾及利亞人要的很簡單
“阿爾及爾之戰”出品精良!不獨立,毋寧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