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觀眾都熟知的故事,導演用了出乎意料的手法來敘述。本片的場面調度和場景轉換都用了戲劇的方式,令人驚嘆。尤其是人物有時會走到所在場景的舞臺樓上,時時提示著人們:世事只是一場做戲,你不必當真。當真的下場便如同安娜。
超愛那場安娜與沃倫斯基跳舞的戲。眉宇、肢體之間讓人清楚感到那種旁若無人的愛戀流入血液同時涌動噴張。

這是2012年,比較喜歡的一部片子。除了不喜歡女主角過瘦的身材,其他都好。故事的敘述,場景的表現,人物的刻畫,真的是難得的文藝片。特別是,導演是從英國人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跟中國很久以來的思想並相差很大。
1.對安娜的描寫:受某些思想的影響,大眾普遍把安娜看作是向往自由,渴望自由的典型。甚至把她的悲劇說成是資本主義社會造成。但,事實是,托爾斯泰是個基督徒,他一輩子就一個老婆,並且他其實是個在這方面很保守的人。即使在他晚年,跟他老婆吵得要死要活,到死都不願見面的地步,他也沒有離棄他老婆。仔細解讀原文,作者對安娜是同情的,但內裡包含一層意思,婚姻你得去尊重它,別為了自私的說句要自由,就忘記了自己的責任,最後,不會有好下場。
2.對安娜老公的描寫。跟咱中國人意識又不同了。中國式的解讀是:老古板,虛偽。我就納悶了,實際上,中國有幾個男的受得了老婆偷人的這種鳥氣?老婆偷人,自己默默嚥下這口鳥氣,還叫古板?叫虛偽?
我從這男人身上看到的是包容,隱忍。書上就是這麼描寫的。托爾斯泰描寫他的時候

雖然他沒有溢美的言辭來贊美安娜的美貌;雖然熱切的話語來表達對安娜的愛慕;雖然他沒有華麗的誓言向安娜做出愛的承諾;但我堅信,他深愛著安娜,只是這份深沉的愛藏在難以攻破的城堡里最隱蔽的角落,它隱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周圍的人根本無法察覺;它隱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安娜永遠無法察覺到;它隱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連卡列寧自己都難以察覺!這份藏在某個角落的深沉的愛最終會伴隨著卡列寧的死而煙消云散。
世人見證了安娜曾經是卡列寧的妻子,但卻沒有人曾經清楚的看到卡列寧曾經深愛著安娜!
為了探究安娜在卡列寧心中到底是什么位置,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卡列寧。
卡列寧是個孤兒,兩兄弟在叔父家長大。那是一個缺少感情、關愛和溝通的家庭,孤獨、自閉始終伴隨著卡列寧的成長。卡列寧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在叔父的提攜下涉足官場,爾虞我詐的官場不允許他敞開心扉,而是要處處小心,既要爭取別人的支持,又要不給政敵留下空隙攻擊自己,因此他活得小心謹慎,正是由于卡列寧在這種氛圍下浸淫太久,自私、冷酷、虛偽的品性根深蒂固。雖然如此

【安娜·卡列尼娜】高能預警形似而神不似 (本片適宜人群:浪漫主義患病者/對女主角身材無特別要求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