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的大部分情節只是噱頭
重口味的噱頭,同性戀的噱頭,cosplay的噱頭,破案的噱頭
主線卻異常小清新
當一個人已故,你用何種方式來懷念他?
angela選擇忘掉了自己的女兒
兆楠假裝自己的女兒還在
到最后,給了一個答案,你需要活著來懷念他
就這么簡單
女兒tancy也只是一個符號,她不一定是tancy,只是你的真愛,只是一個你一直懷念而他卻不懷念你的人。
最后一集清新地讓人想起了此花未名,里面已故的女主角也只是一個象征,象征著青春年少,象征著那個暑假,象征著已逝的友情。
PS:主線還是有問題的,如果他們可以把那些大道理全留給觀眾自己感受,再砍掉一半的時間,只在沙畫的地方點題。多弄幾個帶入破案的小單元,會更好
PS2:兆楠女兒和章世婷的關系應該這樣理解,她們小時候在一起玩過,章世婷在潛意識里代換兆楠女兒的身分,從她有意去模仿兆楠女兒的照片那點就有端倪,而且看到樹變色,只能說她也是個精神分裂,視幻覺有木有啊。
PS3:楚僑以情侶方式接近兆楠這點太荒謬了,你們不是說不寫師奶劇了嗎,楚僑直接搬出去就得了

行運南交合木星,落在自己的第八宮,我在金星不再逆行,土星在命度順行的時候,對于南北交這個前世今生的課題,我想我應該交上一份答卷了。
心戰很好,之前因為不愿意相信事實而自欺欺人的告訴我自己人要活在希望里,所以不要去接受看似有點折磨的劇情,現在,我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幫我搞定這個課題,我坦然接受了事實之后,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讓人動腦子,讓人思考的好劇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劇情很復雜,沒有看過,根本不能指望一個劇透明白其中含義。
好吧,人尤其是心思細膩的人,更愿意去相信所謂的感覺,但是往往所謂的感覺都是因為我們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實,而迎合自己心理自欺欺人的東西,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一種實實在在的關系,或者跟確切的說如果男女之間沒有既存的所謂關系,那么就請其中不愿意接受事實的這個人相信這個事實,接受對方不喜歡你或者不存在的事實,不要自己為是,用想當然的感覺騙自己,接受事實并不困難,但是因為在最后得知事實真相而傷心到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和感知力,那就不值得了。
如果,已經是couple
如果《心戰》這類題材落在潘嘉德之流監制手里,多半又是像《不速之約》那樣淪為“戲劇大師的另一面”或是“論魔術師的成魔歷程”之類的固定套路作文題。所幸,一則戚其義和周旭明用意亦固不在刻畫具體某個人的陰暗面,二來鄭少秋飾演的靳兆楠和陳豪飾演的章世言的雙雄斗智也不是TVB慣常公仔箱式演繹,而是穿插了不少舞臺劇和電影手法。
從一開始就引入的多處蒙太奇應用是令電視觀眾不習慣的所在,卻是對劇中人物性格多層次化遞進的必要刻畫,譬如把章世言處理鮑魚和處理尸體結合的平行蒙太奇,靳兆楠與代入角色原型之間的交叉蒙太奇,或是多次把靳兆楠和章世言的鏡頭呼應出現的對比蒙太奇。這一部以舞臺劇演員為主角的電視劇,作為背景出現的幾出戲劇同樣體現創作者的隱喻:譬如用莎翁的《李爾王》隱喻靳兆楠的痛失愛女,用加繆的《鼠疫》隱喻謊言,用易卜生的《人民公敵》來隱喻時代,而奧尼爾的自傳作《長夜漫漫路迢迢》更是隱喻出全劇主題:人在外在壓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過程。
從過度詮釋的角度來想,監制在演員選角上也同樣意味深長
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個陰沉兇險的故事。但也沒料到會直白的以兇殺現場開場,雨幕將現場殘留的血跡渲染的分外的猙獰,沒有了《天與地》開場的欲念糾纏,《心戰》似乎決心訴說最徹底的寒冷灰暗。
李楚蕎逃離了一個偏執的殺人狂,卻陷入了另一個魔鬼的深淵。
被切掉左手的天使,帶著不安和歡喜,凝視著那枚小小的戒指。
章世言教給這個女子以希望。但不久之后,又注定將親手將這希望撕的粉碎,如同那張報紙一樣。
被撕碎的報紙并沒有真的還原,被撕碎的心也一樣不可以。
李楚蕎無疑是潔白Dexter的化身,但在這血淋淋的人世間,她卻注定要與黑天使Sinister結伴同行。所以,她逃離了一個偏執的殺人狂,卻陷入了另一個魔鬼的深淵。
這是一個深邃的故事,因為觸及的是關于人心人性的神秘境界。就如同Dexter和Sinister的故事,透著幾許邪異和不安。明明是蕩滌人間的天使,Sinister為什么寧肯與愚蠢墮落的人類為伍,也不回到一切都潔白光明的天堂?
也許是因為他迷戀沉淪放縱的戰栗與狂喜。
也許……
第一次見識他殺人,驚異于他的冷靜,或曰冷漠。

心戰:2012推薦,現實人生的心魔與救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