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一看就是在致敬黑澤明,從音響到人物場景的設定。都像是在大師致敬,但中國導演對于大場面的把握還是要比好萊塢這些大導演弱很多,很多地方都比較突兀。不過囈語,神跡。禱告祈求語,言融入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東西,有加分。
從整體上來說,算得上一部色氣片,不過用騰訊視頻看的。很多露點鏡頭都被剪掉了。
第一個鏡頭,算是很經典。群像鏡頭,人群背影。鏡頭慢慢推入,畫外音擂鼓聲,囈語。很輕松就構建了一個史詩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來自于黑澤明,但是這個鏡頭無數武俠電影,都在致敬

理性版:
1、哲學劇情
剛踏入社會的少年人都是青蔥稚嫩,神情透明。成年人以外表判斷,會輕視少年人的能力,甚至于欺侮。
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自己站穩腳跟,需要變強大變兇猛,不被人一眼看穿,于是帶上冷漠無情的面具,掩藏自己天真的內心。
然而從殘酷的施與對象變成殘酷的發出主體的過程中,面具久而久之與真實的自我開始糾結,帶久了面具,就與皮肉相連,后來就成了自身的一部分,難以分割。自己也由裝冷酷變得越來越真冷酷。
需要真誠的愛喚醒善良的自我,將性格發展走成一條螺旋發展的方向,否定之否定原理,經過看似倒退的由善轉惡,再轉化成善。
經過惡的洗禮之后的善,如水塘中,經過雨打變渾濁之后又慢慢沉淀出的清水,與未經泥濘的純凈相比,反而因吸收了有機營養而更渾厚。
2、人格發展
人之初,不經教育,則并無極大的善與極大的惡,不過是利己性而對他人沒什么惡意的個體。
不是每個人都有本事做個大惡人的。練就真正的邪惡,是不容易的,那需要接受真正的苦難。
要么是苦難極大且突然,殺父奪妻之仇落到每個平和人身上都可能激起殺人的想法

那時候大概15、6歲 對武打類型的電影和電視劇興趣開始變淡 因為同質化嚴重 吃膩啦
這個電影是在CCTV-6看的 看完之后覺得有些東西很可玩味 特別是覺得其中面具是個很有涵義的道具 總之第一次發現電影可以有意蘊
后來忘了電影的名字 但是主要情節和制作廠商一直記得(其實題目本來也很好記 是當時很眼熟的一個詞牌名) 今天偶爾找到了 我google “面具 電影 上海電影制片廠” 第二頁看到了《蘭陵王》 呵呵真是幸運的一天
當蘭陵王走上了梟雄之路,邪惡的強大和暴虐是狹隘的,如果不走上包容的正路,那得到的不會是別人的尊敬,而是懼怕、憤怒,最終導致群體的報復而個體毀滅。
只有開闊了心胸之后的強大,才能不利用自己的強大欺凌別人,這才是英雄啊。
什么能喚醒他成為真的勇士呢?
還是母親。還是要與心靈有關。還是要強烈震撼。
好,大功告成,偉人就這樣練就了。人格修煉基本完成。

閑極無聊。看三星堆遺跡視頻時突然想到。為了看一看記憶里的美男。歷史上著名異性“美人”。......真是奇怪了。小時候功課忙錯過但記得電視預告里的蘭陵比這個長得漂亮噯。......難道記憶美化了長相?我記得很有神秘美噯。感覺還是近似的。但是臉......估計我那時瞬間看錯同時記錯了。沒有記憶里以為的美。[尷尬]
p.p.s.:還是紀念一下。小時候真的覺得我看到的人特別好看呵。估計看到電視的里是挑了最好看的畫面。現在覺得多看幾眼的話也只是還好吧。(嘴再略小點圓點嘴角微翹點。鼻子再有型點。臉型再柔和點

【蘭陵王】中國電影的語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