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某一時代,此片會被挖墳者掘出地面然后冠以高名……立此為證。
(好吧我承認Ralph大叔并不甚適合這個角色……可好歹給人一個嘗試的機會不是??

在知道這片子的導演是位極其美麗的女性后,看片過程中我難免要格外地贊嘆。
但這么做,其實本身是對女權主義的侮辱。換種說法,可能更妙。
Kathryn Bigelow的確不愧是會為老詹所愛慕的女性啊。
光看片子就覺得強勢無所不在了。
與《終結者》中的女強人琳達一樣,給人的感覺都是,讓人不由自主地對其輕易逾越男女性別鴻溝和思維定式的肅然起敬。
當一個身體力行的女權主義者和一個尚女肌肉勇士的武的天才相遇,于是這個片子在95年就仿佛先知書一樣的橫空出世。
劇本是老詹寫的。我總覺得他是個該活在未來的人物。
架空穿越,不是他開的先河。但讓我們這一代人印象最深刻的穿越,他老人家怕是首屈一指。
要我說,這個劇本似乎比《終結者》更深刻,更有現實意義。
拍于95年,預言著99年的事,可整個故事基本還是科幻范疇。要說是科幻,可背景卻基于92年的洛山磯騷亂。細節處稍有變化。但所有的故事指向無不在此。
提前四年演義世紀末的隱患,技術上的先行卻天馬行空,所有的鏡頭卻是三年前真實歷史的大操演,再加上以the doors的同名歌《Strange Days》為片名

她是極少數涉足科幻片的女性導演之一,雖然只拍過一部科幻電影,但該片已經榮登國外媒體的反烏托邦電影Top 50;她是影史第一位女性奧斯卡最佳導演;她的前夫是電影大神詹姆斯·卡梅隆,不過現在人們提到卡梅隆時經常講“這是奧斯卡最佳女導演的前夫”;她的近作《獵殺本·拉登》獲85屆奧斯卡5項提名,可惜沒能再拿小金人(更遺憾的是本次沒有被提名最佳導演)。這位凱瑟琳·畢格羅如今已經成了著名電影導演,她18年前拍的科幻片《末世紀暴潮》卻還少有人提及。
最爺們的女導演
作者:羅杰·埃伯特
發表日期:1995年10月13日
譯者:維吉留斯
評分:★★★★(四星為滿分)
我們想通過別人的眼睛觀看,感受他們的經歷,設身處地。這是電影無言的承諾,隨著虛擬現實那令人不安的前景逐漸逼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數百萬人可能會確切地知道成為他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末世紀暴潮》發生在1999年的最后兩天,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犯罪和暴力蹂躪的洛杉磯,在那里,極樂即在腦袋上“聯接”一條“魷魚”:一種腦波傳輸器,可以創造感受他人經歷的假象。魷魚軟件記錄并回放他人的生活
1999年12月30日的洛杉磯陷入一片混亂,雖然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各種惡性案件還是接連發生。倫尼是當地一名卸任警探,對這個人吃人的大都市有著透徹的了解。為了生活,只要有報酬的事他都做,但唯有殺人不干。但命運偏與他為難:為他做事的姑娘艾麗絲被謀殺,而且殺人者故意栽贓陷害他。眼下,只有馬斯和麥克斯可以信賴。他們齊心協力要制服這個變態殺手...
這部科幻動作片的創意來自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倫,由他和杰伊.科克斯編寫劇本,他們希望能創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讓觀眾能與其同呼吸共命運,同時也關注我們大家在世紀末共同面對的問題。
從上世紀80后年以降,科幻類型電影剛剛晉升到好萊塢A類制作的名單。在第一個10年階段,夾雜著其他類型元素的“雜種”作品也應運而生。《末世紀暴潮》也就是此類電影的代表,就像這個“末世紀暴亂”的故事一樣,無法用標簽去簡單概括這部電影。這種“暴亂”式的表達也是紀元交替下對未來的某種不安情緒的體現。
也是在那種“不安的亂局”中才會有“暴亂”一樣的電影。現在看《末世紀暴潮》更像一部“地下先鋒電影”。前衛的人物造型和“記憶片段”的概念設計,還有廢土亂局的故事背景

【末世紀暴潮】“應驗”的暴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