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場次是下午1:45分,看完時間三點半。在走出電影院之前我還想著回家要寫寫這部片子的觀后感。然而走出電影院去商場逛了一圈然后回到家的19:34分。我竟然連整部片子的故事線都有點記不清楚了。也可能是我沒有認真看,但更多的是沒有新意。
大體總結一下整部電影,英雄主義。
大雄又因為成績差被麻麻罵,決定離家出走,靠著有趣的道具回到沒有人的日本時期。期間碰到壞蛋欺負善良的人,大雄帶領哆啦A夢和小伙伴與英雄斗爭,雖然中間被壞蛋打趴過,但是堅持就是勝利,最后大雄帶領小伙伴們打敗壞蛋,世界和平。大雄從中明白道理發誓要努力好好學習,還有親情的重要性,全劇終。
不太懂現在的動畫電影,為什么一定都是打敗壞蛋呢,劇情看一眼就能猜到,還以為這種套路只有國產電影才有。
看的這場整個觀影廳不超十個人,只有一個小朋友,其他大概也都是初中高中大學生。每次電影片段轉折的一瞬間黑幕都能聽見小朋友問“演完了吧?”
本來還想著畢竟這是一部動畫,面向人群還是以小朋友為主,長大后經歷了一些事,少了小時候的單純和率真所以不愛看

一開始看《新大雄的日本誕生》,我嘗試著告訴自己,千萬不要用太苛刻的眼光來看待這部電影,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評判這是不是一部讓人喜愛的電影。可是隨著電影的深入,我放棄了這個假設。我以24歲的自己來觀看這個電影,同樣沒有想要睡覺上廁所刷手機的沖動,反而覺得這就是一部劇場版的哆啦A夢該有的樣子:不論你對它有沒有情懷,不論你年齡大小,都不會覺得它幼稚或者過分隨意。
什么樣的電影是幼稚的呢?心里OS全說出來,主角里有太過明確的“好人”和“壞人”,主角講話一股哄小孩的語氣等等。不是說這樣就絕對不好,但如果一部動畫片的受眾不僅僅是“幼兒”,那最好要盡可能的擺脫這些極端。《新大雄》描繪的是處在青春期門檻,心智有一定成熟的小學生因為家庭學業等壓力想要逃離的故事,不是狼餓了要吃羊或者兔子驕傲輸給了烏龜。這是一個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或者心里的故事。不滿,想離開,遇到困難,猶豫,再次堅定,學習,克服困難,幫助別人,重新思考,回到現實。。。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并且集中在一張大雄的零分試卷上

[img=1:C]是的,這就是愛了十幾年的哆啦?[/img][img=2:C]呃,不太關注的幾個漫畫人物?[/img]認真想想,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哆啦的呢?答案是:不知道……突然有天神經短路就愛上,正如突然某天就偏愛面食,一切來得那么無厘頭~
喜歡哆啦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只是一看到它,心情就特別好。收獲有關它的物件足以支撐很長很長的低迷期,嗯,哆啦為嘛你不是個男人嘞?
還能喜歡你多久呢?答案是:不知道……夢想著要把你裝滿整整一房間,收著各種各樣有關你的手辦
越愛越不知該如何說起你……
誰讓我是22世紀最便宜的機器人呢?
可是,依舊愛你……
仔細想想你看到的藍胖子的寶貝,每一件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產物,看到那些寶貝時,尤其是大雄小飛馬寵物,我興奮到和大雄一樣,感覺自己回到了童年,也想要那樣的藥水。包括到后面戰斗中出現的戰勝記憶陶瓷人的膠水,太有想法了,小孩子的辦法永遠都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如果是成人的思維,對付記憶陶瓷人的辦法不會這樣簡單直接。體驗永遠好于口授,情感,技能,歷史,地理,一趟時光機的離家出走,什么都會了。高,實在是很高。

今天在三里屯和朋友一起看了這個劇場版。
整部影片帶給我許多的歡樂。其實在童年時期,哆啦A夢就在每個暑假陪伴我。這次的劇場版也不例外。
影片一開始,講述了到了暑假所有小伙伴都有共鳴的一件事,就是挨說。大雄、小夫、胖虎、哆啦A夢毫無例外的對現狀的生活不滿意,但基本上都來自于父母的壓迫,于是所有的人決定一起離家出走。
這多像我現在的處境,但很可惜,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撐之后的生活。
于是,在這個劇場版里,我得到了安慰。
在7萬年前的世界里,靠著哆啦A夢的道具,小伙伴們一起建立自己的家園,一起幫助他們的新朋友。之后,他們回到了現實中,但依舊向往他們自由的秘密基地。于是,每天在現實和7萬年前的世界中往返,幫助他們的新朋友的族人,戰勝了大boss。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抗大boss的時候,并非全部依賴于哆啦A夢的道具,當幾人都被俘虜的時候,大雄奇跡般的出現了,那個懦弱的大雄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救了所有的小伙伴。當我以為大雄可以獨當一面拯救所有人的時候,大雄又變回了那個懦弱的大雄,于是,小伙伴們又一同戰斗

齊魯網《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影評:“師夷長技”最重要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