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之伊甸之所以被稱為神作,我覺得是指它對日本社會的質疑、反思以及解決社會矛盾的新的造血路徑的提出吧。神山健治借瀧澤的手,shoot出了一幅既模糊又看似光明的未來,很美很印象派。[PS,個人感覺和無政府主義有共通之處] 可惜的是,劇本的線有點過散亂,人物的對話也讓人覺得遲遲戳不到點上,雖然瀧澤大概自己也不知道具體要做什么一切順其自然,但是讓我聽個大概就產生“嗯相信你,我要追隨你!”這樣的覺悟也很困難啊……之前的篇幅一直在厘清“搞懂SELECAO是什么”——>“與對手周旋拯救各種世界危機”——>“救了你們卻不被世人理解”的劇情,好不容易劇場版第二部讓瀧澤發出了構建新社會[好惡的形容]的正式呼吁,卻只剩下一集了………………………………問題誰都能提出,解決的辦法敢不敢給一個詳細點的啊,多少集我都愿意看,真的。
CHANGE,YES WE CAN.但其實社會的變革即使有了導彈也不見得能加速到什么程度。事實也是瀧澤不管是做綁架萬名NEET,還是到成為受擁護的恐怖分子AIRKING,抑或直播演說這些轟動全國的事情

第二部劇場版是把<東之伊甸>從我個人心中的"佳作"上升到"神作"的重要一筆,并非說神山氏的故事無懈可擊或是技術登峰造極,但他想表達出的思想通過11集TV版和第一部劇場版這些漫長的鋪墊,終于以一種最為強烈卻又最為平淡的方式灌輸到了作品的靈魂之中。國民,社會,國家,引導者與獨裁者,這些或個體或團體的思想匯聚到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在至高的殘酷規則面前希望的火花永不會熄滅,這才是人類最讓人著迷的地方。感謝神山氏給我帶來的這份感動,這種心情遠非了了百余字所能表達,唯有親自體會方能知曉。

動漫和劇場版1都是一個美麗的框子, 劇場2才道出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根本動機 : 改變日本 ! 這并不是單純的動畫, 導演寧愿拍一部不受觀眾好評的續集, 也要表達自己對改變日本的沉思.
日本的民主制度似乎走向了某種偏差, 政客們出于懼怕違背選民, 千言萬語的討好, 都懼怕進行變革, 也懼怕變革而產生的各種責任, 在官場上賴著混. 而那些真正有建樹的議員,甚至總統, 卻常常做不滿任期.
導演刻畫的主角, Air King, 就是一個徹底負責人,寧愿自己完全被抹黑的一個人。 雖然奉獻精神不值得提倡, 電影里也是相當的夸張描寫, 但已經顯示出導演的一個最終問題:
‘ 為我們服務的官員他們有盡到自己的職務么,有承擔起責任么? 還是只是一味討好著我們選民混政壇呢? ’
這個問題貫穿全劇, 大部分游戲參加者都擔起改變日本的義務(從自身的角度出發)。 所以老頭子最終宣布所有參賽者的勝利,并恢復原樣。
最后我對導演神山健治君表示敬重,在我國,導演們不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而只在琢磨怎么討好觀眾。那些電影都應該給0分。 歸納為電視連續劇

并不是不爽這么多人蜂擁著打一星罵聲一片,畢竟一個片子出了,肯定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只是不大理解很多評論中一邊倒譴責的虎頭蛇尾,難道我和大家看到的不是同一部片子?我怎么覺得劇場版2的結局和TV版放在一起非常順理成章,瀧澤貫穿首尾的思想從沒變過,連很多細節上都是TV版中早有暗示的呢?
先從敘事上說,許多地方可以輕松看出這樣的結局是一開始寫腳本時就設計好的。
TV版第一集開篇就暗示了咲和瀧澤必然是BE,而且是咲在尋找瀧澤的結局,瀧澤郎是個running攻的事實一開始就有過鋪墊,所以xx和xx的11天其實沒什么沖擊性,反正……羽海野千花給了他一張森田忍一樣的渣攻臉=_______,=。
outside的真實身份也在瀧澤與火浦元進行接觸的時候有過畫面閃回。看到第二部劇場版回想起TV版最終話里的一個細節,瀧澤說自己要成為國王時,juiz讓他以王子的身份努力。之前以為是Juiz調侃他只是王的候選人,現在才明白或許這是對他的身份的誤會的暗示(當然,關于長篇累牘的對瀧澤身世的探討,是我對這部片子最大也是唯一的一處不滿,這個之后再談)

“東之伊甸劇場版2:失樂園”問題的關鍵不是解釋世界,而是改變世界。男豬腳努力了,我們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