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正值金馬獎50大壽,評委席請來李安壓陣,更有張曼玉擔當金馬大使,歷屆影帝影后浩浩蕩蕩出席,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從入圍最佳影片的名單來說,本屆金馬獎可謂分量十足,《天注定》和《郊游》屬于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前者不僅獲得戛納最佳編劇獎,更是橫掃去年各大十佳榜單,風頭一時無兩,而后者讓蔡明亮拿到了威尼斯評審團大獎,并且本片具有本土作戰的優勢。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和杜琪峰的《毒戰》是2013年的口碑之作,墨鏡王多年磨一劍的作品還是有眾多擁躉,杜sir北上拍出的類型片也絕不含糊。這么一看唯有一部來自新加坡的小成本制作《爸媽不在家》沒什么勝算,導演陳哲藝又是菜鳥一枚,天時地利人和它都不占。可但凡是評獎都有變數,以小博大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差《爸媽不在家》這一例,而且無論對于影片本身還是新人導演,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封號無疑是最有效的宣傳手段。如果單就影片質量來說,《爸媽不在家》不見得高過同時入圍的其他四部影片,但從題材來看,本片的確是最接近觀眾的,雖然來自新加坡,但它里面東方家庭的那種含蓄是一致的

看了爸媽不在家,才知道導演的處女作為什么能拿戛納獎,李安為什么如此看好這部電影,為什么它能成為臺灣金馬獎上的黑馬。沒有大牌明星,有的只是極為普通的夫妻情,母子情,主仆情,用情節打動觀眾。電影里家樂的媽媽面對工作的壓力,無用的丈夫,調皮的兒子,開始尋找精神心理上的支持,最后還是被騙了。電影里的一個小細節,家樂媽媽抱怨爸爸上衛生間不沖,把小便弄到馬桶上,原來這就是生活。不管之前是多么相愛的戀人,最終也將用平淡給生活畫上句號。生活很艱難,需要家人間的扶持和寬容。電影里有兩個亮點,第一個導演沒有讓劇情落入美國天才少年式的俗套,家樂買了彩票,沒有中獎,這與家樂讓陳老師中首獎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泰莎必須要走,是悲情卻給觀眾留下更多的回味。第二個,泰莎下車的一刻,家樂剪下了泰莎的一縷頭發,并放在鼻前嗅,這個動作把家樂的心理刻畫的成熟了,讓我感到震撼。家樂的媽媽很漂亮,把對家樂對泰莎的情的嫉妒演了出來,家樂爸爸讓我看到家庭中男人的壓力,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容易。也許

前幾年的金馬最佳劇情片,算是想看了很久的片子,經常會說有一部很厲害的新加坡電影,是導演的處女座,但是得了很多很厲害的獎。
看的時候,可能是節奏的原因嗎?感覺有那么一點點像《一念無明》,不過,倒也開始明白為什么《藍色大門》的評價那么高,當時還嫌節奏太慢來著。
可能一個人孤單久了,就會喜歡任何一個能陪著自己的人,又可能每個人到最后都會喜歡以前最討厭的,不管是人還是事。
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百姓的普遍狀態,夾雜著人民本身最簡單發自內心的情感,2038終究沒再出現,女傭終究離開
《爸媽不在家》:神在家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