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15 滬北電影院
終于看到了1966年初版白色巨塔,之前看過電視劇,很好奇21集的體量怎么通過一部電影展現,看完后只能說驚喜和遺憾并存。
驚喜在于,有原著的底子在,影片圍繞財前競選教授、經歷醫療訴訟的主線,算是還原了“白色巨塔”的精髓,實現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醫療界黑暗現實的奇觀展現,特別是左枝子感嘆道“今天的醫療界容不下純粹的學術環境”,又豈止是1966年的日本呢?
不過電影的缺點也很明顯,相比電視劇貫穿始終的對醫療理念的探討,電影版也許是囿于時代的局限,也許是篇幅有限

1966年的電影,關注現實社會話題的力作。
1.第一輪競選唱票與病危患者的生命同時走向結束,財前的重心都在競選上、派系、勾心斗角,只關心自己的手術是否完美無瑕而非患者的生死福祉,臨床醫生的唯唯諾諾、醫局員工的見怪不怪和里見的疑惑、詢證、探究和求索形成了巨大的對照

最后船尾教授的發言,這個結尾讓我始料未及,終究逃不過人心這一關,船尾教授為了不失醫學界丟臉,而選擇放過五郎,可以說很喜歡這樣的結局。根據船尾教授的話:目前的醫學技術無法斷定癌癥的擴散,最終患者的結局是一樣面臨死亡,無論是誤診還是發現病癥都無法醫治,但因為五郎教授過于自信傲慢連基本拍片過程都不走,只靠自己的直覺和專業,這無疑是沒有醫者的良心的,不能說是過失之罪,只能讓五郎找回自己醫者的謙卑和良心。就這樣五郎勝訴但依舊不改傲慢的性格。不就是一種循環?就如生命一樣

原本想說的有很多,但最后還是補充一個少有人提及的視角,請置醫者于一旁,只論醫患的相處——在知識上分出強弱的兩者之間的相處。本人無疑是弱者,當然,在面對不利局面時也會背叛弱勢群里以保護自己,可本人也是理想主義者,認為弱者和強者打心底友好合作的社會,會比當下模式上“友好合作的社會”更加值得生存其中。認為大名、將領和奴婢的階層對應是不光彩甚至是不“人道”的。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受近代歐洲思想引起的“幼稚”想法,畢竟現實中是理想主義者必輸的局面,可仔細思考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

【白色巨塔】權力讓人迷醉,人命更需敬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