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的調性干凈又曖昧,前半段里向榮雖然又窮又衰,但是他騎著單車走過大街小巷的時候,風吹起他的頭發和衣衫,笑起來的少年仿佛就此被光影定格在少年。
狄龍似乎對錯誤 悔改這一類母題分外看重,可是他犯了什么錯呢?
最后的“唇齒相依”,沒有一家武館會掛這四個字吧,一個男性對另一個男性講唇齒相依,沒有深意誰相信呀,不然寫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豈不更好?唇齒相依,唇齒…這該死的萬千的柔情
還有他的眼神,那幾秒的眼神,我特地截下來給兩三個朋友看過

在70年代的時候,一個被贊譽為“香江第一美少年”,一個為稱贊為“靚絕東南亞”的兩個青年人,終于搭起了自己的班子,“演而優則導”,開始做起了導演,并且互相給對方的導演作品做主演。于是,《吸毒者》和《后生》,“橫空出世”。
《吸毒者》的本子是倪匡寫的,因為姜大衛自己寫的《手足》,被自己的“恩師”張徹給斃了,張徹說,這個本子根本就不能過電影局的審。
相比較起來,狄龍就很幸運了!他和倪匡搭檔,做了自導影片《后生》的聯合編劇。
《后生》——是根據狄龍早年經歷,而作的半自傳電影

其實,狄龍很了解大衛的美,比張徹和大衛本人都了解。別看張徹給大衛換了很多衣服,真還不如狄龍給大衛的這件白襯衣。當然,這種清澈深沉的愛意當時姜是不明白的。等大衛明白的時候,狄龍都變成了一個壓抑感情中規中矩的人了。
還是很羨慕他們,在最好的時候遇到了最好的那個人,并擁有對方最炙熱真誠的感情。有人說這是愛情,有人說這是在友情之上又游離于友情,包含親情、曖昧、較量、占有欲于一體的復雜感情。這個就只有他們說得清了吧。好理解他們很久都不和對方聯系哦——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剛剛看完《吸毒者》和《后生》,以我的喜好來說,覺得《后生》拍的更好,雖然手法比較粗糙,但或許是由于龍哥參與編劇的緣故,帶有自傳性質的緣故,可以感覺到他對故事本身的喜愛,對戲中人物的感情。相較之下,《吸毒者》的噱頭更多,將可紅的因素囊括了一大堆:敏感題材,打斗,美男,神秘黑幫組織等等,但感受不到囧本人對劇本的愛,果然不是自己寫的~~~
記得當初和我媽看《滾滾紅塵》,明明是曾經愛戀的情侶,但我媽就感慨,貌合神離啊!可見雖然是演戲,但兩人的關系確實是可通過熒幕展現的。就這一層來說,我覺得果然是龍哥單方面動心,看他鏡頭中的囧,都是少年春衫薄,得意馬蹄疾,處處都透著無原則的寵愛,哪怕是那戾氣,都充滿縱容和理解;而在《吸毒者》中的龍哥,美則美矣,缺乏靈魂,雖然是走馬燈似的換衫(據說換了十四套),但總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雖然甚至明目張膽的說“正群有許多優點”,但差一點打動人心的地方。只能說,囧果然不如龍哥了解他那樣了解龍哥。
《后生》里的向榮像是龍哥和囧的結合體

拍的很好啊,為什么龍哥要妄自菲薄呢?!
龍哥的劇本蠻有現實意味的,人物不再是二元對立善惡分明(相比后面老套武俠劇一看就是邵氏劇本),而且非常有生活小細節,有對真實的追求(包括真實布景街景等)。如果能換個導演,加上龍哥的劇本可能會更好看(但可能就不會有如此動人的小姜了。)
向榮這個人物混雜了龍哥和小姜兩個人的氣質,有時候是小姜,有時候是龍哥,又有時候都是,非常奇妙,而且每每鏡頭追著小姜的時候,想到鏡頭后看著鏡頭追著小姜的是龍哥

【后生】從鏡頭后發掘內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