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電影到現在腦中一直回蕩著蘇菲小女兒的慘叫聲,“啊......”,真是慘絕人寰。
一直知道人性的復雜性,卻還是意料不到復雜到了如此程度。
我沒有做過母親,目前還沒有,以后我想會有的,我想我現在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和體會當時蘇菲的心情。梅麗爾說她演的時候也只能演一次,因為自己也是母親,那揪心的痛讓她不能演第二次。
每個人都站在過屬于自己的十字路口,面臨著選擇,有大的有小的,有選對的,也有選錯的時候,可是在蘇菲面前的選擇,仿佛不論怎么選都是一個結果,也許就是所謂的宿命。
這是個多么矛盾的人,她的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
她的父親是著名的反猶太教授,主張種族滅絕,主張波蘭人和猶太人分開課堂上課,可是她自己卻因為是波蘭人被關入了集中營,絲毫沒有因為他父親的緣故而被網開一面。當斯丁格問她她父親的工作的時候,她最初不承認他父親的行為的,她說她父親是幫助過猶太人的,是的,也許這樣才能從邏輯上讓人能接受一點。
她是波蘭人,但是長得像德國人,又因為父親是語言學的教授,所以會說多國語言

Sophie作為一個受到納粹殘害、喪失孩子的無依無靠的波蘭難民,和善良、體貼但精神分裂的Nathan自然而然地相愛了。他們只屬于彼此,不屬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太過艱難,只有他們能讓彼此活下去,讓彼此再一次體會到愛的感覺(當然更多地指Sophie,對于Nathan這方面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我相信也應該有,作為一個天才卻精神分裂而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和哥哥相處),一起死去也是必然。因此,Sophie拒絕了Stingo的求愛,除了Nathan她已經無法再愛;而“瘋子”Nathan也需要她,只有她把他視作正常

2022-8-7,蘇菲的抉擇,第50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