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電影,其實我沒有耐心全看完,因為它實在有點長了。
戰前戰后的場面似乎有點尾大不掉,雖然它對電影的立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看這個電影之前也看過一些德尼羅主演的片子,總感覺他始終沒有清醒過,酗酒過多或是嗑藥的人大概就像他那樣,不過演技沒話說,比較完美,他好像隨什么都滿不在乎,但是又在某個角落旁觀著一切,不知道他在生活中是不是就那個樣子。
獵鹿人反映的是美國人對于越戰的普遍態度,怎一個失敗了得?他們不光輸在戰中,戰后照樣輸得一塌糊涂,精神上有點垮了,就像故事里最后mac回到越南解救他的好友一樣,那個簡單而致命的左輪手槍賭命游戲再也喚起不了同伴求生的欲望,對此我們還能做什么呢?
戰前是快樂的,結婚,慶祝,喝酒,跳舞
戰后也不悲哀,結婚,慶祝,喝酒,跳舞
這中間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美國人的勇氣,生活的無望,墮落,沉淪
war is a joke

邁克爾完成了他對尼克的承諾,將他帶回了家,盡管他已經被摧毀,只求一死。
只有經歷過戰爭和死亡的人才知道生活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而我們自己又是什么。但這些問題無法用言語表達,而且只能用否定表述。所以當邁克爾回到家鄉,他面對人們的問候、寒暄只能回答道:“我很好,你過得怎么樣?”
但事實并非如此,在越南以人命為賭注的賭場里,邁克爾和尼克都清楚得看到,戰爭是玩笑,人的生活是玩笑——但所有的生命都不是
生命不是玩笑。它真實到殘酷。
同一首贊美詩(我不確定)在兩次獵鹿時響起

“你知道我喜歡樹嗎我喜歡樹在山上每一棵都不同”記得上次看這種模糊不清的老電影,是剛開學的時候,去蹭闕建華老師的《影視藝術與欣賞》,他當時放的是一部關于耶穌的片子。諾大的教室,坐滿了學生,關掉燈一片黑暗,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手機屏幕的光點。當時只覺得,這種老電影一點都不吸引人,還很冗長。昨天在自習室看了《獵鹿人》,卻被深深地震撼了。曾經以為,戰爭對于戰勝國來說是滿滿的榮譽與自豪,那種洋溢著勝利的傲然蔑視一切。但似乎卻不是那樣。影片的開頭平靜安詳,他們有著各自的生活,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喝酒吃肉,在酒吧放聲歌唱,以及結伴去山里獵鹿。麥克說他一擊即中。他做到了。伴隨著史蒂芬的婚禮,仿佛一切都會平靜下去,像一首舒緩動聽的大提琴曲。當時的年輕人,誰不想參與到戰爭中去,浴血殺敵,滿載而歸,筆直的軍裝上掛滿了榮譽勛章,衣錦還鄉,與心愛的女人結婚。尼克,麥克,斯蒂芬在艾素的鋼琴聲以及大家的靜默中突然就進入了戰場。炮火連天,女人抱著孩子,在硝煙中哭喊。這就是戰爭。但似乎不止這么簡單。戰爭帶給他們的

【獵鹿人】高水準的劇情片 致Nick, 沒有為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