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部開頭笑一笑,結尾流幾滴眼淚的電影。國民老爸張國立演這么一個北京老頭可真走心。
開頭入境的是北海公園的白塔,另一側則是有著濃濃市井氣味兒的北京小胡同,老頭老太太的菜市場,塞滿了晚餐食材的自行車,幾個見面閑扯的好朋友,好像和我們每天擠在一團冷眼相對的CBD并不一樣。
管治國自己住在一個寬敞的四合院里,悉心照顧著自己的狗、貓、魚、鳥,可依舊感覺孤獨,盼著孩子們能回家團聚。思念之余,一筆一劃的寫起回憶錄來,想把快要遺忘的過去都填補起來。
關于自己錯過的,孩子們的成長。
他讓我想起自己的爺爺,退休之后也過著養寵物讀書看報的安逸日子,每次家里人聚在一起吃飯,他就站在陽臺看著我們,淡淡的笑。他說年輕的時候為生活四處奔波,老了就喜歡看見自己的兒女子孫湊在一起熱鬧,再無他求。
管治國決定給孩子們一個驚喜,收拾了行李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站,天津。高鐵上偶遇的一對兒父子,父親驕傲的炫耀著兒子的音樂才能,他也驕傲介紹起自己的攝影師兒子。
當他興沖沖的走到管好的家門口時,發現家里沒有人,電話也不通

我又一次認真地看了一遍《一切都好》,感受還是很深的,也許是在不同場景下看感受會不同,記不得上次是什么時候看,也是在HCH上看的,一邊看一邊做事情,就是一個沒事干的老頭兒,想寫四個孩子的回憶錄,在沒與孩子們打招呼的前提下去看孩子,其中看到了孩子們的真實生活。
這次認真看了,感受就不一樣了。父母想要給孩子的未來,其實是給不了的,姚晨扮演的女強人管清的角色,強到了離婚……她對父親說的是:他(做醫生的前夫)需要的不是一個女強人的妻子,而是一個崇拜他欣賞他的護士做妻子

[img=1:C][/img]

小學六年,中學三年,十四年里,朝夕相見。高中后終于去寄宿學校,兩周回一次家,然后念大學,三千多公里,飛機是三個半小時+7個小時的車程,半年一回。后來回到北京。
沒有比在外念書更理所應當的流浪了,流浪,是一個自私且傻逼的詞。
我過得并不好,因為自己。現在每天回家,再也不會像兒時那樣說說成績,談談同學。只是硬著吃完飯就回房間了。我才知道,我們這是長大了。我不舍的說謊,于是用沉默代替了所有的委屈。我能夠承受,不能夠承受的,都自己承受著。坦白說,還是想走,走更遠。可是我生在北京沒法漂,而其他的決定更難以實現。我拖著一副空且沉重的身體游走著,卻并不快樂。我不說我很好,不說挺好的,只是在你問話的時候沉默不語。
一切都好,一切都會好的。
“一切都好”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說過,報喜不報憂是一種隱匿在血液里的傳統文化,在父母與子女間、夫妻間、兄弟姐妹間被無限傳遞。很多時候沒人能分清其中的真假,畢竟這種行為萌生與發展的源頭皆因“擔心”二字,實際操作的背后皆為“不想讓你擔心”的緣故。
地質人管治國終于結束了走南闖北的日子回歸家庭,記憶中還是在童年時段的四個子女早已長大成人,分隔在四座不同的城市,操勞了一生的妻子并沒有連累他照顧多久便撒手而去。偌大的四合院,一人,一狗,一貓,一鸚鵡,一院寧靜,便是全部

匠心精制!“一切都好”是個最善意的謊言,卻也是個大悖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