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陸續看電腦里保存的電影,2015年出的失孤就是其中之一。
講的內容也是近年來熱議的話題,拐賣兒童。電影里總結了在拐賣兒童這個社會事件里,各種人群的心情感受,主要表現感受。丟了孩子的父母們,被拐的孩子,熱情的路人,主要亮點在于突出了新角色:志愿者們~
缺陷也是太過于注重表現感受,導致故事情節過于分散,失去了電影原有的張力。
香港的演員,實力滿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滿含著心酸,一張嘴,就都化成風了。港臺腔的劉德華,真的完全無法讓人聯想到失去孩子的農民。即便表情,語言,滿滿的都是戲也不行。梁家輝也是老戲骨了,不過這地道的港腔跟我泱泱大國的民警同志們還是有很大出入滴,原諒我分分鐘出戲。
情節設定方面,漏洞太大,小井一個被拐十幾年的孩子怎么就確定自己就是毛呢,面都沒見過,鑒定都沒做過,十幾年的事了,回家就承認,我黑暗的小心理怎么那么覺得他想找到“家人”說不定是為了一個身份證呢。毛爸爸上來就說:我們以為你S了。在四川一個傳統的小山村里的家庭,丟了孩子后就沒再要?還有小井回家的當天

開始影片的基調是沉重的,哀婉的。以一種記錄電影的方式,純白描的視角,切入現實社會的肌理之中,展示了社會的橫斷面和剖析面。華仔的那種不屈不撓的尋找在傷感磅礴的音樂基調中打動了觀眾。數桿大旗,風塵匆匆,滄桑面孔,漫漫尋子路。希望和絕望交織的人生旅程……
摩托轟鳴,翻山越嶺,走過山河大海,走過人山人海,只為在地圖上減少一個坐標。而每一個坐標,都是一個希望的點,也是一個絕望的點。
華仔有個小本子,所有路上幫助過他的人,那些感情債,都一一記在上面。一路走來

我要是造化主,就幫他削肉還母,剔骨還父,給他女人販子的肉身讓他盡孝。
說到底,那只是一對想要個男孩的買家,他們并不稀罕自己的女兒,郭振不是因為被他們養大而被視為己出,而是因為他性別是個男的,買家對他所謂的父母情只是出于他的性別,一旦他變成她,你看看這對買家還會不會“愛”她?買家對郭振的愛是有前提的,而親生父母的愛是沒有前提的。
我認為可以讓買家坐牢,這對他們的女兒而言是個解放,再也不用在這種重男輕女的家庭里犧牲自己的幸福當扶(養)弟魔。

“失孤”令人難忘的劇情片 因失去而孤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