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人物:
艾迪
欲望:被吸引投資/為生活做一些改變?
體制:美國戰后社會
體制人物:警探/法官
次要反派角色:騙子
鉤子:理發師工作獨白,黑白理發店柱子影像,介紹人物關系,信仰賓果游戲。和妻子,妻子老板夫婦吃飯,妻子老板大談特談和日本人打仗,妻子大笑。妻子老板告訴他要讓妻子當他的財務主管。、
關鍵事件:騙子進店,聊關于干洗店投資,艾迪注意。
糾葛2:艾迪和老板夫人不笑。給妻子刮腿毛,決定去投資干洗業務。去酒店和騙子交談,稍微懷疑,騙子自信。妻子叫艾迪一起去參加分店開張舞會

看科恩兄弟的《缺席的人》,就像隔著一個玻璃罩子看以艾德為中心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說不盡的蒼涼感受。觀看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看著電影,電影中的主角艾德也以局外人的身份參與著自己的故事。
僅看片名,大概就知道這將會是一部講述人的存在價值的影片,但又不會僅僅講述人的存在價值。影片中的艾德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理發師,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部環境中一直喋喋不休的聲音,襯出他在實際生活中是并沒有什么存在感和話語權。導演通過大量的人物旁白,向觀眾交代艾德以及和圍繞他展開的故事

科恩兄弟的電影風格總是有很強的辨識度,從故事的發展軌跡來說,不落窠臼的多骨牌連鎖反應被屢試不爽的運用在每一個情節轉折點,盤根錯節的故事走向顛覆傳統的敘事套路;從攝影和色彩來說,酷烈克制的冷靜調度給人一種心照不宣的隔離感,似乎有意為之的增強電影和觀眾的間離效果;從人物設置方面,總是選擇一些奇怪卻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并且設置一些個人化的外貌特征(比如“巴頓芬克”的倒梯頭,“老無所依”里的蘑菇頭)。多年來科恩兄弟都在人生的不確定性和無常性上下足血本,做足文章。
《缺陷的人》在沿襲科恩風格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理發師艾迪走的每一步都在和預想的結果背道而馳,卻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無形中選定的終點。這個人物設置的成功性一部分依賴于電影開頭對他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描述,大段大段獨白的傾瀉,喋喋不休的沙啞嗓音泄露了生活的寂寞與被寂寞消磨后的冷淡,伴隨著機械化的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勞作。他一直抽著煙,去抵抗百無聊賴的底層生活,價值危機、中年危機、婚姻危機讓他用麻木的好脾性去忍受老婆的出軌和生活的諷刺

科恩兄弟描繪的世界總是荒誕的。電影里每個人都被命運戲耍,從上帝視角來看,每個人都非常尷尬可笑。所有人像是陷入了某種泥潭,越向自己以為正確的方向前進,往往越被命運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帶到完全相反的方向。就像不確定性原理“你觀測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
影片的開始,男主沉默寡言,無欲無求,任由命運推著自己走,而不做絲毫反抗。稀里糊涂地娶了老婆,又稀里糊涂地成了理發師,對生活隱隱不滿,但又無力去做出改變。這時候的男主在其他人的襯托下,反而顯得沒那么愚蠢可笑

缺席的人:全程高能!雅羅米爾的沉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