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于《時代》周刊2007年17期(Oct.29,2007),轉載請注明原出處)
如果你打算玩一場游戲,游戲的內容是在幾個美國文藝界人士間安排一場有趣、不著四六同時又異想天開的談話,和本月初真實發生于曼哈頓中城的這一次比起來,你玩的或許會更糟。參與這次談話的人有電影人喬爾?科恩和伊桑?科恩,兄弟倆因他們所制作的那些犀利、個人化且又有點傻兮兮的電影,如《冰風暴》《哦,兄弟,你在哪兒》等而身名大噪,以及小說家柯馬克?麥卡錫,其作品《所有的駿馬》贏得了國家圖書獎,《路》贏得了普利策獎。如果這是場真人秀,那么我們姑且稱之為“詭譎的天才島”。
麥卡錫和科恩兄弟在一部新近完成的電影里進行了合作,電影改編自麥卡錫的小說《老無所依》,這部驚悚片講述了一個連環殺手以及一宗搞砸了的毒品交易。電影咄咄逼人,宛如一闕獻給美國偉大西部的挽歌。片中有一場狗在河流中追逐人的戲,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精彩的。
麥卡錫因兩件事而知名:他喜歡探究一切的好奇心和極端的離群索居,現年74歲的他平生只接受了3次采訪。但在這兒
這是近期看過的少有的有完整第三幕的電影。科恩兄弟的作品總是能讓人在看完之后回味個三五天。西部牛仔縱然有情有義有理性,仍然敵不過無下限無原則的殺手。從開頭令人費解的雙線,到中段的并線,最后才明白不僅僅是“老無所依”,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未必能百分百有保障,一切基于 “偶然”,也將由“偶然”走向各種“不可測”。中文其實翻譯不夠準確,科恩兄弟所說的old man并不指代老一輩,而是所有過時的人們。跟《大地驚雷》一樣,總覺得這是致敬那個逝去的牛仔年代。電影的細節十分耐嚼,值得多看幾遍。

光看片名,我還以為是一部溫情的家底勵志影片,沒想到卻是西部槍戰片。
之后,看介紹才知竟然是奧斯卡獲獎片,但在我看來不過是與香港警匪片一樣的娛樂商業片。
我們經常會很信任歐美影片的質量和評價,但肯定還是有很多例外。
“我一直以為等我老了,上帝會指引我一條明路,結果并沒有”這句話就是片名“老無所依”的感覺吧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547973.html
我必須承認,我第一遍沒有看懂《老無所依》。我的英文水平有限,聽不懂這部片子的美國南方口音,而且中文字幕又翻譯得相當蹩腳。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完之后,我很不明白它為什么能在IMDb上有那么高的排名,Top 20!OMG!但在我仔細拖看完第二遍之后,我可以明確地說: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杰作!而且我建議:如果你的英語聽力不夠好的話,千萬別急著看,免得浪費了這么一部出色的片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老無所依》的超凡之處,正在于它細致拿捏了一種內斂的張力,這是科恩兄弟大師級的手筆。普通導演通常會把一個故事講得酣暢淋漓,恨不得把所有的細節暗示都掛出來讓你看得一清二楚,讓你一次爽翻!但《老無所依》卻沒有,相反它做得很克制,很隱忍,只是點到為止,再不多說。其實“放”誰都會,“收”才是大境界。所以,你會發現科恩兄弟在這部片子里運用了大量的隱喻,甚至是直接的大段省略,而這些內在的聯系,隱藏著的劇情,非得你自己悟出來,挖出來,才能體味到其間的妙處。
比如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an, The young
SailingtoByzantiumI
Thatisnocountryforoldmen.Theyoung
Inoneanother'sarms,birdsinthetrees
---Thosedyinggenerations---attheirsong,
Thesalmon-falls,themackerelcrowdedseas,
Fish,flesh,orfowl,commendallsummerlong
Whateverisbegotten,born,anddies.
Caughtinthatsensualmusicallneglect
Monumentsofunageingintellect.
——< Sailing to Byzantium > Wiliiam Bulter Yeats
《老無所依》片名原文為“No country for old men”來源于葉芝的《航向拜占庭》的第一句。原著作者馬克·麥卡錫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中文譯名“老無所依”被人們理解為:老人們無處犧身。實際上,這里的“老人們”應是具有更深刻之含義的。他們代表的是社會中逐漸成為過去式的哪一個年代。“無所依”可理解為“無所安放”。亦不僅僅是“沒有可以依賴的事物(人)”,無處安放的除了老人,更多的是茍延殘喘的“善”對現今愈演愈烈、滿溢社會的“惡”的惶恐、唏噓和無力感。相對于“老無所依”的詞不達意

哈維爾·巴登主演,羅杰伊伯特評《老無所依》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