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從來都是一個玩概念玩的很足的導演,他的每部作品都有著很強的符號性和指向性,從而使他成為中國內地類型片的開山者和集大成者。他更像是一個玩家,能夠把電影完全當做一種享受來操控。在他的每部電影里,看不到所謂藝術家的野心,也看不到所謂商業的媚俗,他給觀眾呈現最質樸的電影的美感和快感,而“享受”成為最能代表其電影氣質的形容詞。
這部《麥田》,同樣打著深深的導演“玩電影”的印記。一個無中生有的故事,能夠讓創作者展示的如此的精致并富有沖擊力,我不禁驚訝,是不是導演無意中又一次開創了印象派唯美古典主義電影的先河。
拋開這些先入為主的概念,影片在各個電影指標上都屬上乘之作,但似乎觀眾在看完此片后感覺除了那片金黃的麥田尚有余香,其他都不知所云。這使我想到姜文的的《太陽照常升起》,兩部電影的共同點在于導演都寄予了,或者劇本天生具有了多點的寓意,這些寓意很多是游離于大的主題之外的,但又在主題的框架之內無限趨近。而這兩部電影又恰恰走了兩個極端,《太陽照常升起》把所有的指向性全都似隱非隱的展現出來

由于某種原因在眾人買著風聲的電影票時很不合眾地選擇看麥田,相比風聲的高評價,麥田在口碑上倒是不咸不淡。再加上主演是范冰冰,因此也并不抱太大期望,一場麥田看下來,只覺眼前一片麥子黃...
怎么說呢,還湊合吧..不知是我水平太低還是導演的問題,很多場景讓我覺得很...惡心和不知所謂...或許它曾經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人性本質的顯露,但接受起來真是有點難度,不甚美觀的說...
我愿意理解成這是何大導演對自己電影的一種堅持吧,堅持呈現一種我們不愿面對和希望忽略的情景,就如影片結尾那短短的幾句結語,你以為這是在長平之戰背景下就是描述大愛大恨大人物的么?其實..麥田是小人物的故事...暇和驪都是長平之戰這片麥田里小小的搖曳的麥子一株..
忽略某個肥頭大耳的猥瑣男穿著紅褲衩搖晃著大屁股在一群饑渴大媽之中像個白癡一樣撲騰的場景不斷穿插的話,這部電影還是有一些打動人的地方的...
特別特別喜歡開頭和結尾,鏡頭掃過麥子的時候,滿眼的金色,很美很美呢,一種很有質感的美麗,選景選得很美

免費觀影活動結束的那天上午,我才無意中發現這個活動,并馬上點擊參加。本來確實沒報什么希望,因為本人在類似抽獎這種活動中一向運氣不佳。但是當我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的時候,我確信自己要開始轉運了。
言歸正傳,既然是寫作業,就要貫徹一個主題,那就是“和諧”。所以我決定客觀滴回憶一下昨晚滴電影。
首先我想說,我貌似了解了那么一點兒導演的意圖。
兩個僥幸活命的逃兵,遭遇一城饑渴的老弱婦孺;雙方在偵察與反偵察之余,同力擊退了一群趁火打劫的強盜。導演在男二號的處理上,頗受紅色英勇勛章中對人性求生本能的刻畫的影響。
影片結尾處,Qin united China, but the mundane characters' fate remained unknown. 好一句赤果果的主旨句:電影通過非戰爭主體在戰爭中的遭遇,揭示了導演反戰的思想。
其次,電影里的風景和色彩確實很美,頗有向張導兒學習的感覺。麥田的顏色很正,深得我心,尤其是在海報里看起來,完美無缺。實際上,正是受了這色彩的蠱惑,我才義無反顧的走進影院。還要感謝導演對兩具無頭尸體的處理,沒嚇到膽小的我

“麥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