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7 23:18
首映:2017-01-13(中國大陸) / 2018-01-15(中國大陸重映) / 2015-06-17(上海電影節)
年代:2015
時長:10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5
觀看數:74986
來源網:三年影院
【我的詩篇】少數的詩人,多數的眾生
昨天臨時決定參加了該片的眾籌觀影體驗,主辦方人很好送了我票。電影很真實很震撼,有些場景我已不能禁住淚水。我個人覺得片中詩歌和影音能夠達到悲天憫人的共鳴藝術效果。所以該片我應該會打8分以上,但是我還是有些問題不能確定,以致影響我精確定位分值。下面列出三個問題供豆友們討論。
1,該片定位為紀錄片,以我的理解,紀錄片主要寫實,客觀的道出真相和事實。但該片的素材比較特殊,記錄詩歌和詩人而且還是打工詩人,難免就會有感情色彩。我的疑問是感情用事的記錄片分類上還是記錄片嗎?
2,鑒于片子的感情色彩,該片有了明顯的悲天憫人的態度。這種態度自古文人一貫如此,從詩經到杜甫、白居易,詩歌作為一種溫暖的逃避方式,以強大的靈魂支持給以人文關懷,這種態度自然是善的,但單純的感情用事不能給出建設性方案,也未免有陷阱的嫌疑。去年我看草臺班的世界工廠時候,我也曾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悲天憫人對不對?到底悲天憫人夠不夠?
3,一線生產工人的生存是很苦,跟機器接口,勞力自然也會被像機械般使用以提高效率
十六年的人生經歷,讓我對于世界上的事物有所認識,當然包括詩。但在這次觀看《我的詩篇》后,我才發現,其實我并不懂詩。
在我的認知中,無論是古詩和現代詩都完全應該是一群文人雅士在茶余飯后舞文弄墨的東西,應該是“充滿著理想和情感地吟誦著自己亦或他人的一生”的。而無疑,這些是飄渺的,淺入深出亦或寓情于景這些高深的手法,我唯有在套路之下才能窺知一二。詩本就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毫不相關,至少在觀看《我的詩篇》之前這些觀點我深信不疑。
104分鐘的片子講述了六位不同年齡,不同地域
“流水線上的兵馬俑”
“一顆螺絲帽掉在地上沒人會在意,就像一個人掉到了地上。”
《遲到》“今夜我必須做夢,因為我錯過了祭祀”
反詛咒儀式。——彝族傳統
“但愿先祖還在,還認得我穿過的舊衣”
“……”《炸裂志》
“陌生的姑娘 我愛你”——鄔霞《吊帶裙》
“又度過幽深平淡的礦井一日 馬上就可以痛飲陽光了”
“老繭夜以繼日的成長”
“多少日夜,我就那樣站著入睡”
“不必嘆息,或者悲傷
我來時很好,去時,也很好”
《我的詩篇》是一部人文類別的紀錄片,講述的是一線工人對詩歌的追求。
對于現在城市里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這樣的影片是他們觀察社會和人生的一個絕好的窗口,畢竟人不能只生活在自己這個圈子里面,那樣太狹隘了。
我自己組織了面向小學六年級學生及家長的一次眾籌觀影,孩子們的反應很積極,對電影的評價是“好看”!家長回家自己“采訪”孩子時,好多孩子受了片中大量詩歌的影響,“出口成詩”了!很多孩子觀影后感嘆:我們的生活太幸福了!
我確確實實被震撼了,工人階層在我心目中,文化程度不太高,甚至讓人忽略了那是一個個的人,其實他們也是有思想的生命! 片中的幾位主人公,不管是挖煤工、爆破工、流水線上的工人還是制衣工,他們能在生活的夾縫中,堅持著自己的詩歌創作,讓人驚嘆!
誰又能說,只有衣食無憂的人才能保有詩意的人生呢,反觀我們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每天忙碌于自己那一畝三分田,忘卻了自己的靈魂,那是何其的渺小,那才是卑微的人生!不是轉發幾篇雞湯就叫詩意
【我的詩篇】少數的詩人,多數的眾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