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這樣一句話,可能表達了對爸爸這個身份的確認,也可能表達了因為對爸爸這個身份不確定而需要加倍的強調,整個故事更像是爸爸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成為爸爸的過程,電影一開始說我是你爸爸,和結尾時我是你爸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前者更像是一種權力關系,后者更像一種親情關系。
老馬一開始是很清楚自己的爸爸身份的,這是一種從自己的經驗中繼承來的認同,認同自己的父親,這是一種權力關系,一言一行都控制著兒子,甚至打兒子,但這種關系里沒有兒子的空間和自由,這引起了兒子的反抗

這個電影后半段琢磨王朔不知道是想拔高呢還是不耐煩了,反正他是當寫小說那樣處理了鏡頭,一截截的。
馮小剛同志還是很不錯的,這個小說的一個關鍵是王朔是同情而不是嘲諷這個爸爸的,我是你爸爸的口氣是沉郁而不是輕佻的,不得不是你爸爸而不是我就是你爸爸怎么著吧。
小朋友演得沒有問題不過也沒有好的地方,覺得夏青的爸爸就有些出色,那句中下等比小說轉折得更順一點。
徐帆老師不得不說騷了點,其實齊懷遠同志對結婚的態度很實際,并不是沒有訛人的打算,而是訛人的步驟沒有那么急躁,還有就是更在乎的是評估而不是擁抱啊,親吻啦。
看著馮小剛氣沖斗牛手揣煤餅在小流氓(葉京比侯耀華看起來痞多了)面前昂然走過,哭泣著說:兒子我們算了吧。記起片警在書里的話:用改錐頂什么用,得用刮刀。
電影的前面就像吃飯來勁,后半段就是吃到了一半把筷子一扔,這個架勢就三個字:不專業。
要說影射就有些看低了小說和電影,不過值得說大概就是影射了。
當一個人撒尿被看穿只是在撒尿的時候就危險了。
全劇以愛的奉獻做背景音樂有些機靈有些俗也有些悲哀

父母想教育好孩子,一開始當然是心平氣和的講,但當孩子不順自己心時便忍不住要動手了。
一動手教育的性質就變了,父母對孩子的暴力實質既由體格的懸殊和經濟控制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進行扭正,但這種行為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只要我比你強,那么我說的就是對的,你就不能反抗我的錯覺。
暴力行為是父母的懶政,言傳身教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而暴力行為則不同,不聽話打一頓就行,暴力行為只能使孩子表面順從,抗拒和副作用暗暗埋下。
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的,劇中馬林生對馬車說你吃我的,住我的

關于《我是你爸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