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72家租客,電影倒是平平淡淡,無太多驚喜或失望。然而結尾的字幕表卻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扮演垃圾婆的,看起來年逾古稀的那位女演員竟然是曾經名動一時的女星------邵音音
70年代的邵氏代表了整個香港電影的繁華,其時邵氏的地位,今日的TVB或中影也是絕難匹敵。在港片漸漸沒落的日子里,不少香港人還回憶思念著屬于香港屬于邵氏的70年代。然而果真是世上最苦莫如英雄末路,美人遲暮。剎那芳華,讓人驚艷的邵音音老了,其實也不過50的年紀,卻在明顯想紀念70年代香港電影的翻拍電影里盡顯滄桑。滿頭白發的垃圾婆出場,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絕不能也不想知道,她就是那個曾經媚到骨子里的邵音音。邵氏的鼎盛過去了,將賣入TVB的邵氏,終究淹沒了獨屬它的一切盛大與繁華。
即使我不屬于看著邵氏長大的一代,僅僅是不經意的窺探,這英雄末路,美人遲暮,還是讓人傷感不已啊。

看《斗牛》的時候,感覺像是在看《活著》和《鬼子來了》的組合版。看《艋舺》的時候,感覺像是在看《投名狀》的少年版,而且覺得有很多電影比如《馬粥街殘酷史》、《朋友》、《古惑仔》的影子。而《七十二家租客》,更是徹頭徹尾的炒冷飯之作。
忘記是哪一個影評人說的了,他說現在的香港電影一直在消費過去。其實何止香港,現在大陸和臺灣的很多電影也一樣,在消費過去,在炒冷飯。當然,我愿意說得更含蓄一點,我覺得現在的中國電影可能是進入了反芻期。

那么老套無厘頭的故事,可是必須說:香港精神,久違了!這種街坊平民喜劇居然能再見銀幕,且保持了港片黃金時代的水準,實在令人驚喜,一眾TVB的熟面孔讓人倍感親切,細節笑料也是努力求新,如果能再多添些老一輩人物,就更趨近我心中理想的賀歲片了。

知道是向《七十二家房客》致敬的,
但那片對于駱駝而言已經過于久遠。
再加上向來對這類“明星串聯”的賀歲片興趣缺缺,
便一直沒有詳細了解此片。
某日看到那段“只是買手機”節選,
便以為這片多少還有點看頭。
然而我終究還是錯了,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浪費時間的俗物。
想看 TVB 明星齊登場,
我大可以看每年的臺慶。
至少那還有所謂的“節目”,
而本作則毫無“劇情”可言,
從頭到尾就是胡攪蠻纏加混水摸魚……
試圖在一部片中,
以模仿的形式向諸多港片致敬,
其結果便是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而笑點的安排實在是低得令人發指,
張學友和曾志偉的搞怪則過于夸張。
《72家租客》《新72家房客》,文不對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