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萬歲充滿濃淡皆宜的港式幽默,我沒有被逗樂,但就覺得好看。 俗的有點入心了。
影片里屋村類似北京的大雜院,是老香港底層人居住的房子,面積很小,成片聚集。這里,很像我現住的單位,只是沒有這么高和電梯,沒料到了現在小康社會,我們住的還不如多年前的香港貧民窟。但我們一樣的和諧,盡管最近幾年這些精神在一點點消退。
這類電影從很多年前的港片里就開始流傳了,第一次接觸還是周星馳的家有喜事,一晃十多二十年過去,香港的人比我們還懷舊,硬要一遍遍的拍從前的東西。在每個紀念日還是會弄個什么會,追憶一下,比如張國榮,梅艷芳等。這種場面還是覺得很溫馨,難得我媽老是愛聽一些經典粵語歌,說,過去的人心就是好,才能寫出這么好的歌。
其實這類型片子挺深刻的,家庭以及愛情或者一些其他的什么東西。只是在嬉笑怒罵中稍微延緩減弱了力度。在一片無厘頭的惡搞中,不知不覺間,暖流一股腦的溢滿全身,涌動著復古的愛的韻味。這樣的影片總能讓人在心里慢嚼,然后津津樂道。
前些時候起,開始喜歡看香港的舊電影

http://axinlove.com/2011/03/i-love-hong-kong/
《我愛HK[I Love Hong Kong]》租客搬進屋村
by @xinl.ve 110323
Movie Rating:6-
電影最讓我樂不可支的情節是吳君如飾演的角色被強行要求擔任女替。吳一貫的苦婦形象,在一部歡樂祥和振奮人心的電影之中,對她的第一期望是她誤打誤撞被人看中,成為大明星。不是流行所謂的成名之路:陪同學朋友親戚過去試鏡,正主沒有被選上,純打醬油的人進入了演藝圈開始星光之路。陪女兒去應聘臨演的吳君如,之前已經經歷了家道中落的悲劇,按理應該會有一些幸運降臨,女替是個好的開始。她一而再再而三被黎耀祥折磨的時候,存在著小小的變調。吳君如以為能回手的時候,她還自告奮勇要繼續,未知還會被打的更慘。與此同時,看黎耀祥的表情,驚、卻不停手,更樂。
對黎耀祥多說一句,基本不看連續劇的我,有一段時間對《巾幗梟雄》有點著迷。惡狠狠的柴九,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居然是片中的男主角。因為好奇狗血情節會靠什么扭過柴九的形象,在每天臨睡的時候,跟著看上幾眼。殊不知,黎耀祥評價《巾幗梟雄》獲了“視帝”

每年一到農曆新年就會有賀歲片,從八十年代末有《富貴逼人》系列,再到九十年代有《家有囍事》系列,然後到了現代有無綫電視與邵氏推出的《我愛香港》系列與黃百鳴的《囍事》系列,每一代的賀歲片自有它們的特色,圍繞著香港的社會發展、經濟為觀眾帶出合口味的電影。基本上每年一到年尾,新年來臨前的一、兩個月就會有賀歲片的消息。離不開的都是要傳遞快樂、正面的信息。無論是《富貴逼人》還是《家有囍事》都成功出產具代表性的演員,富貴逼人出了董驃與沈殿霞,而家有囍事則出了個周星馳,相當的成功。到了今日的賀歲片個人特色則大有消退,反而著重大包圍。無綫電視的新聞與電視劇一直被觀眾稱為「是是旦旦」,電影也不例外,不但沒有細緻的描述,停留在粗淺的表面認知,而且點子翻炒「獅子山精神」。
過去數年的香港電影分別出現「獅子山精神」的再現,講到香港人是有多努力建設香港,然而只有俗套地講到如何排除萬難,主人翁與香港共同進步,走出一條怎樣的路。可是,設身處地的看看這些電影就知道這根本與內地的主旋律電影沒有大的分別
曾志偉連續三年拍了三部賀歲喜劇,2010年的《72家租客》,2011年的《我愛HK 開心萬歲》,2012年的《2012喜上加喜》。晚上看了第二部,香港不光是國際化大都市,有著健全的法律和ICAC,有繁華的維多利亞港,他更有像木屋村,和所謂的籠民存在。就像哥哥張國榮說的,一個小島上能居住700萬人口,本身就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年齡越長越對浮華的東西不感冒,總喜歡找出之前的老港片來看,總感覺那才是一個真實的香港,有重慶森林那樣錯綜盤根的大廈,有霓虹閃爍的老字號商鋪,有說不盡道不完的市井故事都市傳說
我愛HK 開心萬歲:歡樂的一家老少 有愛的街坊鄰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