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一條線索是孩子:Richal因為久久不孕開始酗酒,慢慢失去了自我;Miggen意外失去了孩子,導致真愛也無法原諒她,自己也忌憚一生,對再孕遲疑不決;Anna明知丈夫的險惡,卻也為了孩子選擇自我欺騙。當新生命形成命題,婚姻與感情便不再是簡單兩個人之間的事,它使愛情發生質變。沒有任何一個女性天生準備好做母親,每一個女性都在對孩子的思考和孕育中重新對自己進行認識,人生也得到升華。

改編自英國女作家暢銷小說,是近期市面上少有的懸疑片,講女性犯罪、女權、殺戮與被殺。
全片充斥了歐洲那種冷峻的攝影風格,2/3疑影曈曈很吸引人,可惜最后1/3失去了光彩和技巧,整體水平比《消失的愛人》降了1-2檔。
大碟版已出,關注此類題材的可以下載看看。
一、故事:近期較少有的懸疑類
一個非常愛酗酒又無法懷孕的女人蕾切爾(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后離婚了。離婚后每天她都會搭乘火車進城,每天她都會注意她前夫的家,以及另外一對美女俊男的家。然而某日,蕾切爾震驚的發現美女竟然在和一名陌生男子偷情(不是她老公),她趕緊下車去看。沒過多久,報紙上便刊登那位美女失蹤,愛酗酒的蕾切爾成了最大嫌疑人……
后來,故事又出現了驚人反轉。
結局卻有點潦草和水準大跌,拉低了前面的水準和優質鋪墊。
我相信這部電影的原著肯定很精彩。
二、立意:不高
三個女人的苦命經歷和她們意識的自我覺醒才是電影的真正看點。(又是女權!)
雖然處于西方發達國家,電影中三位女人的思想狀態和不發達國家的女人并不二致

火車上的女孩,2016版,在豆瓣上被貼了驚悚片的標簽,卻絲毫看不出驚悚之感,準確說整部電影更像是一部倫理片——三個女人,三個男人,然后就是無盡的糾葛及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陰暗故事。<圖片1>
“The Girl on the Train”,改編于Paula Hawkins同名暢銷小說,故事內容陰暗晦澀,機智而又極致的體現了人性的陰暗、光明、墮落。最后截取一段文學文字來傳遞本作的中心思想——“每一對夫妻,都試圖做到忠誠不二,但最終,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敗露無遺”。<圖片2>
說完原作,再看一看各大影評網站的點評,爛番茄新鮮度:43%,metacritic評分:48,基本上中等偏低,不過Emily Blunt那歇斯底里的演繹著“Rachel”這一角色,出神入化的演技,還是讓人感嘆。<圖片3><圖片4>
進入影片解析,從人物到劇情,言簡意賅,不多贅述
從角色講起,三個女人,三個男人,這里的重點是女性,男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比較弱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Rachel,由于沒有生育能力而被離婚,沉溺于酗酒,繼而失業,寄居在朋友那,每天乘著火車往返在同一線路上(消磨時間)

感情中的暴力,對一個人的控制真的不是一件能簡單說白的事。 “All those things that you said I did, those terrible things. I didn't do any of them. You just watched me suffer. You made me feel so worthless. You made me think that everything was my fault. ”

其實是一部心里悲劇,劈腿男,酗酒女,婚外情,何至于殺人!悲傷導致酗酒,酗酒導致精神恍惚,無聊到每天坐火車打發時間,卻帶來意外收獲:終于找到能夠分心的事——婚外情加失蹤。最終殺了給她帶來絕望的男人,走出困境。分心事哪里找?20171117重看。三位女主都很美。為什么每個人都不愿坦白?現實如此殘酷,以至于我們害怕面對?
《火車上的女孩》一部故弄玄虛的好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