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不是那么好,但是現在來看,即以一種直接關注電影內外的世界的目光來看,卻很好(比現在仍強很多)。任何東西都是歌,痛苦都是誤解,小打小鬧的東西。昆德拉談俄國電影,說社會主義國家最大的痛苦好像就是他愛她,她也愛他,但是相互誤解,以為不愛。其實可以是一種抽象的美好。布景、人物、事件、傻玩笑,都抽象,布景是假的富麗堂皇,同一風格造出來個威尼斯,就在這里跳舞,跳假的舞,踢踏舞,但是踢踏舞慢下來了,卻突然嚴肅浪漫,而且是好的嚴肅,浪漫里的嚴肅,本來就不知無常瑣碎的嚴肅

[偉大的電影 3]
【舞蹈之美】禮帽》里有兩段舞蹈是銀幕上的舞蹈所能達到的極致水準。它們由弗雷德·阿斯泰爾與金吉·羅杰斯(Ginger Rogers)攜手為我們所帶來,分別是《這難道不是美好的一天?》(Isn't This a Lovely Day??)與《臉貼臉》(Cheek to Cheek)。阿斯泰爾認為,電影中的舞段應該以一個完整的鏡頭來盡可能長時間地拍攝,他們的表演既是一種藝術上的成就,也是一種體力上持久性的能耐。在某一刻,很多舞者都氣喘吁吁,而阿斯泰爾和羅杰斯則輕松愉快、漫不經心地微笑著。看他們跳舞

作為一個相信電影今不如昔的影迷,竟然沒有對這部好萊塢三十年代的經典歌舞片產生多少共鳴。不滿意的地方首先來自于故事情節。本片情節的起承轉合完全以角色的相互誤會為基礎,但不幸的是其中最核心的環節卻存在嚴重的邏輯問題:女主人公怎么會連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丈夫都不認識?對此,“無巧不成書”只能是一種可以接受但卻絕不高明的托辭。因為同樣是表現上流社會丈夫、妻子、好友間的愛情背外遇甚至同樣是歌舞劇形式呈現的劉別謙電影,雖然也在玩“無巧不成書”,但卻“巧”的那么精妙。“可能是歐洲實在太大了”的另一種說法,則像是影評人的調侃。本人還是更愿意不厚道地將其歸咎于影片編導因有阿斯泰爾的精彩歌舞秀壓陣,而在故事構思上多少有些敷衍了事。
與舞臺上的布景不同,電影中的情節、表演和場景通常都是寫實性的,但歌舞表演卻偏偏又是高度風格化和非寫實的。如何將二者協調好,而讓避免讓觀眾感到歌舞部分的引入過分突兀,是很多歌舞片導演需要解決的難題。在這方面,本片導演的某些嘗試是成功的。比如男人在跳舞所發出的“噪音”嚴重干擾了樓下正在…

【禮帽】[Film Review] Top Hat (1935) 7.5/10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