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金鐵木老師的紀錄片,看完秦皇漢武,大明宮詞,又來看看這部玄奘之路。特別佩服的幾個人,張騫,玄奘,文成公主,昭君。
難以想象在沒有高鐵,飛機,汽車的古代,全憑馬,駱駝,走,他們怎么可以走了這么遠,尤其后兩位還是旅行,就是有車輦,做大巴都暈車,試試這種完全沒路的車輦,不得顛蕩死啊,那像混子曰隨便畫個卡車,就可以走了這么簡單。
說回玄奘,在我們看西游記長大的這代80后記憶力,唐僧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皇弟,奉旨到西天取經。哪有真相啊!之前看二混子說是偷渡,我還半信半疑

讀《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時,才發現記錄片刪減了許多內容,不是選段的那種刪減,而是對各個事件的內容,進行了大量的裁剪。
比如高昌王那一節,刪掉了玄奘初次勸解高昌王放他西去時,關于過去現在因果的話語,也刪掉了經法師絕食而性命垂危,高昌王既慚愧又恐懼,不得不放棄強留法師,并與母親一同發起久遠的誓愿:“若當來成佛,愿弟子如波斯匿王、頻婆娑羅等與師作外護檀越”、“太妃甚歡,愿與師長為眷屬,代代相度。”(出自《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

精致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音樂<玄奘之路>述說一個歷經磨難舍身求法僧人的執著與信念.漫漫西行路九死一生求道不輟回到長安榮辱不驚委曲求全.只是對玄奘學識佛法的闡釋有所欠缺.奢望紀錄片探討佛家經典對蕓蕓眾生的人文關懷總是強人所難.生死大海,誰作舟楫.無明長夜,誰為燈炬.這不過是一段傳奇的小小剪影。

“生死大海,誰做舟楫;無明長夜,誰為燈炬”
十歲踏入佛門,二十七歲為尋求佛法西行,征途浩浩長沙,跨越巍巍雪嶺,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學習,十九年嘔心瀝血的翻譯,玄奘用他的虔誠筑起東西方思想的連廊,用他的不屈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待浮圖崩塌之時,留給佛門俗世的,只有綿綿不絕的懷念。
又是一部金鐵木導演的經典之作,大氣磅礴,娓娓道來,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有別于固有印象的唐三藏,讓我們理解了中華思想是如何慢慢浸透歷史的織錦,千年后依舊光鮮雋永。非常欣賞導演

玄奘出身官宦之家,自幼聰慧,飽受儒家詩禮熏陶,后遇家庭變故,皈依佛門,早早明白了人生無常,在釋門學習典籍的過程中嶄露頭角,年紀輕輕便通過重重學業考核,成為中國佛教界知名的青年學者。但在之后學習佛學的過程中,典籍的混亂,概念的模糊,阻礙了他對信仰的踐行。
“無明長夜,誰為燈炬?生死大海,誰作舟楫?”,玄奘將用一生來解答這句話——那燈炬和舟楫正是他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后來,他與印度來的高僧交流,得知印度的那爛陀寺保存著當時最全面清晰的佛學體系
跪著看完的,顛覆了我對唐僧的印象。
最先打動我的是玄奘取經路上的百折不撓。在一千多年前,冒著生命危險非法出境,要躲避官方追捕,要穿越敵國,要經歷強盜土匪,還要克服西域復雜又惡劣的自然環境。多少次命懸一線,他都堅守著心中“不獲真經絕不返回”的信念,一往直前。
還有玄奘作為佛教徒的虔誠和執著。他從小立志高遠,窮盡一生發揚佛學事業。既有先天的慧根,又有后天的勤勉,既有舍身取義的勇氣,又有經受住威逼利誘各種考驗的堅定。學術成就和推廣貢獻可謂登峰造極,千古一人。

【玄奘之路】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