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臂七子》聚焦七位成功的無臂書畫家,他們的努力為殘障人士做出了榜樣,使我們這些肢體健全的人更加熱愛生活,我本人更是醍醐灌頂,自己也有不少的追求、理想,但和他們的執著比起來使我汗津津。本片的制作團隊有著強列的社會責任感,立意積極,故事感人,在紀錄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感。如果增加一些生活的曲折,會使紀錄片更加出彩。希望本片能讓社會對殘障人士更加關注,為他們的生活提供支持。
你知道這個國家的殘疾人是怎樣生活的嗎?他們到底在經歷著怎樣的困境?面對種種人生磨難,他們又做出了哪些抗爭? 12月11日,一部名為《無臂七子》的紀錄片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舉行國內首映,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七位無臂的藝術家,他們來自中國各地,有著相似的生活悲劇。
其中四位在童年時不慎觸碰變壓器而截肢;一位在青春年華時,在礦井中被炸去雙臂與一只眼睛;一位在而立之年,在工地作業時不幸被切割機切掉雙手;而另一位則因小兒麻痹癥導致手臂不能抬舉。 然而,他們在逆境中不甘示弱

5月19日晚我在北京百老匯影院(MOMA店)觀看了金行征導演執導的記錄片《無臂七子》。該片講述了七位沒有手臂的殘疾人,克服自身障礙,活出自己,回饋社會的感人的事跡。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沒有手的殘疾人太不容易了。很多對正常人習以為常可以輕易作到的事情,到他們這里都成了巨大的挑戰,需要反復練習才可以作到。他們用嘴唇使用智能手機,用舌頭接觸屏幕的方式播放語音條,拿嘴使勁叼著毛筆畫畫、寫字、靠身體的移動去運筆,拿嘴叼著刻刀雕刻,用腳洗臉、用腳梳頭、用腳夾菜、倒酒

電影中七個因為各種原因失去手臂的人的生活在鏡頭中娓娓道來,他們之間似乎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回到每個人的生活又有著許多不同。印象很深刻的鏡頭是主人公之一站在一片灰茫茫的藍色里,很多情感都在這樣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里強烈地表達了出來。類似的特寫鏡頭,會讓人很容易共情到主人公的感受,和導演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

影片記錄了一群“特別“書法家的日常生活,從他們的起居穿衣吃飯工作等細節來描寫他們的特點。其中和老師在說他自己遭受磨難之后仍然用半肢練字、到后面用嘴練字,以及獲得諸多運動獎牌之后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他的內心是非常強大的,也正如他所說手臂長在心里,為他搬走一塊塊攔路石。
向諸位老師這種精神學習!

《無臂七子》導演金行征:希望這部作品能拉近我們與殘障人士的距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