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知道馮庸和曹光竟然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時候,我對“演技”這件事情的認知就像被雷劈了一樣,從此肅然起敬!曹光是我最討厭的角色,沒有之一,偏偏影版和劇版都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對這個角色討厭到什么程度?快進跳過他在電影里的鏡頭!
馮庸是最喜歡的角色之一,與曹光不同,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在演員的刻畫下,同樣是軍閥之子,馮庸身上少了些痞氣和破壞性,多了儒雅明理,加上劇情的推進,馮庸看上去既有大智慧又有人情味。真實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我暫時不知,但演員傳達出來的形象氣質

一、從張黎說起
《少帥》播完了,有驚喜也有缺憾,但因為它是張黎的作品,因此開播前我們會對其寄予很大期望,播完后評價時也會更加苛刻。
因為它是張黎的作品。
既然是說電視劇,那就只談電視劇。張黎是攝影師出身,卻在電視劇行業異軍突起,手里的《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和《人間正道是滄桑》奠定地位,步入頂級導演行列。不少人都感慨說:「幸虧張黎出手太晚。」
如果說《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極不錯的電視劇,那么《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則可以說是歷史劇里繞不開的存在

本來一開始,對文章的戲路就不感興趣,演小混子,演不過夏雨,演真漢子,于震都甩他幾條街,從最開始奮斗里的那個叫啥來的小子,就一直覺得不咋地,總在腦補,是不是換成夏雨,或者誰誰誰好點,到后來獵豹里的那個殘疾團長,有感覺有點生硬,比李幼斌的那個團長差太多,后來演小爸爸,就感覺整部片就小孩子過家家,看了兩集棄劇了,直到這部少帥,本來不想看,在朋友的一再推薦下,硬著頭皮點開了少帥,從一開始的幾個小孩子在冰天雪地里,臉凍的通紅,到幾個后媽都沒有想象中后媽那種刻薄,各種感覺,說實話,挺不錯的,直覺告訴我,這應該是部好劇,結果,第四集,文章出來了,靠,我是看過一本臺灣女作家寫的張學良傳記的,別騙我,雖然張學良吃喝嫖賭抽樣樣都會,可總得是張家大宅里出來的貴族血統吧,有點傲骨可不可以啊,這么大一個題材,就說說和她表嫂偷情那點事嗎,總給劉巖的大奶和大屁股甩鏡頭幾個意思啊,好吧,現在電視劇,有那么幾個博眼球的鏡頭不過分,還是說說張學良吧,從一開始的名師教育,到與生俱來的英氣

之前的劇集都挺符合歷史,一到九一八事變,連張學良本人晚年唐德剛采訪都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電視還是通過張的部下說是蔣介石下的命令,還在抹黑蔣。西安事變在美化張學良,美化黨,如果這些都正確,為何張學良到老還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來張季鸞的“給西安軍界的一封信”?
張黎導演能拍出走向共和,拍這類和執政者有關的事件,一定有不得已的妥協。
挺喜歡李雪健扮演的老帥,匪氣霸氣人情世故集于一身。
文章的少帥,讓我感覺不管你地位多高,真的是各有各的難。

看了很多人的評價和電視劇再來評的。以下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首先李雪健老師的臺詞和動作表情都非常到位,但年紀大了和身體瘦弱表現不出綠林響馬出身的張作霖。文章演張學良品行一樣但臺詞和表情就差了許多,有一個土匪老爹應該自己也差不了許多臟話(說臟話也是表現一個人物的手法),但文章沒有。還有中間硬是插了一段張學良去聽張伯苓的講課,反正我是不信張學良能去聽和能聽進去。宋佳表現的中規中矩,還可以。(我是沒怎么注意她)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不是史實。

文章出演張學良的這部劇《少帥》講述了張學良從小時候跟著張作霖住進奉天到1936年西安事變被蔣介石囚禁這些年的故事,其中主要是從1919年張學良進入東北講武堂開始的,差不多17年間的故事。這部劇尤為可貴之處在于將這些年奉系軍閥牽扯到的大事一件不漏的都有描述到,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郭松齡反叛,皇姑屯事件,東北易幟,中東路事件,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沒看這部劇的之前,真沒想到張學良成年后短短十幾年間經歷了這么多事,而且從皇姑屯之后

《少帥》文章主演,感謝張黎導演,你告訴我們還原事實才是最重要的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