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了什么評論,一些感觸,畢竟也是和每天的工作有關。想到其他會再補充。
去年回家和家人吃飯,有人送給表妹一個富士拍立得作生日禮物,表妹也不過80后,她隨口問這是什么原理,是不是有個打印機什么的,我吃了一驚,才深刻地意識到膠卷的時代確實離我們遠去了。作為家用的攝影,膠片和數碼早已塵埃落定。而作為電影工業,也基本上大勢已趨。
直到我在做納尼亞卡斯邊王子那部的時候,我們鏡頭做到差不多,會做film out也就是把做好的鏡頭印到膠片上,送到soho的lab里洗出來,第二天大家到樓下的電影院去看film daily, 看合成在膠片上的效果。那個時候我的總管說你們都要珍惜這個film daily,這個大概是最后的機會了。果然從那部片子以后,我們就再也沒有film daily了,做好的東西只要用投影放出來就可以了。雖然這樣少了個環節,進度也快了許多,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film daily確實有特別的讓人懷念的地方。
昨天看了side by side這部紀錄片,我就記起上面兩件事來。這部片子的話題,似乎是每個業內人都有鮮明立場

這部紀錄片值得所有業內業外人士看一下,我作為一名邊緣從業者,到不是看這些具體的細節,我看到的是那些頑固守舊派的那種令人可笑的保守思維。
而這種思維,到現在,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身上,依然存在。
歷史上有無數次的改革、變法:
往遠了說有,司馬光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近了說有清政府的戊戌變法、從學習技術到學習商業再到學習制度,再到推倒重來。哪怕在三四十年前,咱們這里依然有人持有保守思維,什么雇傭8個人就是資本家啥的,做個小買賣就是投機倒把。
到了現在
陰陽相成:一點非專業的小想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6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