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中文譯名《一首punk歌救地球》,就令人想起20世紀少年。又是用歌曲拯救世界故事,又是以分段插敍形式,不過今次沒有神化敵人和英雄,而是以輕鬆搞笑的氣氛去講英雄救地球。
正義的朋友救地球,或動漫畫,或電影,都經常出現的題材,上至80老人下至3歲小孩都為之著迷。今次fish story幽了它一默,將所有橋段放回現實情況問你信不信。現在還有小時就世界末日了,會不會有正義的朋友出現呢?會不會有五架gundam飛出來救我們呢?放於現實,當然誰也不信。再繼續問下去,為什麼救地球的主角總是五個人,為什麼主角會突然醒悟自己的責任,然後回歸原點,無論是這套戲,還是這些橋段,你我都知只不過是fish story(吹牛的故事)。這套戲中最代表現實狀況的就是教主,除了指他很現實地享樂,還有就是很現實地接受現實,一邊以現實角度去反駁所有一般人也認為"荒謬"的橋段,一邊鼓吹其他人接受現實,認清現況,沒有誰得了世界。可是人有夢,人有想像,如何荒謬的橋段,都是想像的延續。人有想像,才有了希望。故事的最後,就是要告訴大家,再舊的橋,用上數百次

也許只有大和民族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將人性中冷酷與溫情之極致做到相當的程度。這種極端在各類推理小說中便可窺一二。
伊坂的作品拿過不少推理大賞,像1996年,《悪黨たちが目にしみる》,獲得第13回三得利推理大賞佳作,后大幅修改后成為《天才搶匪盜轉地球》(陽気なギャングが地球を回す);2000年,《奧杜邦的祈禱》斬獲第5回新潮推理俱樂部獎;2004年,《死神的精確度》奪得第5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部門 。但實話說,伊坂作品中傳統推理的成分并不多,取而代之是精妙的故事架構與各種神來的伏筆。這部《FISH STORY》也是這樣一個伊坂風格天馬行空的故事。
故事中,伊坂塑造的主角幾乎都存在偏執的傾向,一根筋、理想主義,甚至有些木楞:個性懦弱卻大膽救人的少年,睡覺錯過下船就哭不停的天才少女,堅信自己肩負正義使者使命的年輕糕點師,以及一直懷揣音樂夢想卻未能走紅被迫解散的PUNK樂隊,或許還可以包括那位不懂英文卻通過翻查字典硬生生譯出一整本書的冒牌翻譯。這些人的命運因各自的傻缺沖動和堅持而緊緊串聯起來

在某個時候,會有人感動。即使是尋找文學的意義,也并不是無意義的,我很高興,有一群人花了足足一百零七分鐘,告訴我這個。部分剪輯和演技仍顯稚嫩,但不太影響觀影。日式環境下人物顯得就比較自然,尤其是五郎唱歌的時候,說“他們沒有在用靈魂彈吉他”的時候,我很喜歡…真的很喜歡,也很想和什么融為一體,真正忘記自己是人類這件事。

魚的故事:偽影評,輕微劇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