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是每個人的本能。
但在戰爭面前,“求生”欲望過強,那就很有可能成為逃兵。
沒錯,今天給大家安利的便是與逃兵有關的電影——
《冒牌上尉》
看到這個片名,相信大家已經猜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了。
故事就發生在二戰末期,主角名叫威利·赫羅德。
他在部隊里充當一名小兵,當部隊潰敗時,他選擇當了一名逃兵。
但是,在那個戰爭年代,即使是逃兵,日子也不好過,被憲兵隊追捕時,還差點丟了小命。
為了保命,又不得不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在每個夜深人靜流連于每個農舍之間。
但這一次

《冒牌上尉》并沒有過多描寫戰場的殘酷,也沒有講述納粹鐵蹄下少數族裔的悲慘遭遇,而是以一件發生在戰爭末期的奇人奇事為切入點,以冷峻肅殺的黑白鏡頭為視角,為觀眾展現了一場平庸之惡。
本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主人公是一名年僅19歲的德國士兵威利·赫羅德,他被后人稱為“埃姆斯蘭劊子手”,因為在戰爭結束前的兩周,他在位于德國埃姆斯蘭縣的監獄屠殺了100多名囚犯。
然而這個郝羅德并不是狂熱的納粹黨徒,也沒有所謂的政治信仰,他原本只是一名貪生怕死的逃兵,而讓他從一名逃兵蛻變為殺人狂魔的
幾天前,一段名為“13號室的慘叫”的視頻被頂上熱搜,楊永信以及他的“電擊治網癮”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早在2009年柴靜主持的《新聞調查》探訪了這個位于山東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網戒中心”后,楊永信幾乎到了全網唾罵的程度,哪怕水軍瘋狂洗地,也無法掩蓋主流聲音的萬一。
但這一切,并不能對楊永信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源源不斷的家長依舊在把孩子送到楊永信手里。時至今日,曾經的“網戒中心”更名為“青少年性格矯正中心”繼續開辦,而楊永信還擔任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

愈荒誕愈真實。如果不是查了資料,知道電影是根據“埃姆斯蘭德劊子手”事件改編的,很難想象這是一出加害者與被害者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的鬧劇。但是聯想到這起真實的事件是在戰爭結束前兩周發生的,那個時候納粹主義的魔影并沒有消失,而基于納粹主義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已然崩潰,就不難解釋這幕荒誕的鬧劇會有如此之好的背書。
觀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Herold既然已經行騙成功,一路好吃好喝好玩不好嗎?為什么要那么大費周章地搞出那么大的動靜?權力對于一個人究竟意味著什么?

《冒牌上尉》貝恩德·霍爾謝爾主演,從最初的恐懼到欲望的吞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