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紫熱播的時候看起了京吹,契機是正好對音樂有興趣。
這部番作畫和音樂都很棒,不像輕音少女那樣的主業賣萌副業演奏,它確確實實地在講述了少女(也許還有少年)們的故事,音樂就像一個催化劑,推動劇情的發展,剝開每個人的內心。這樣的故事,我是深受感動的,它日常卻又獨特,少女們明媚活潑,也各懷心事,每個人都有一些小心機,卻不令人討厭。
麗奈說:“我想成為特別的人。”
山頂上的談話是故事重要的轉折點,久美子終于與麗奈敞開心扉,受到麗奈的影響,久美子也萌發出了“想要演奏得更好”、“想成為特別的人”的愿望。相對于其他角色,麗奈是由始至終都是堅定的努力者,認清自己的渴望并不在意他人目光地堅定前行,這樣的氣質打動了久美子,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樂團的其他人。
想成為特別的人——當久美子也堅定地說出這句話時,她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不甘心,明白了一定要為心中渴求的東西用盡全力。
我想這就是青春,是日復一日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熱血。
總的來說,盡管角色不出彩,這部番勝在劇情踏實不拖沓,細節到位

乍看標題一定有人以為這是一篇大夸特夸悠風號無理取鬧的評價、而實際上吶、吾輩常年混貼吧并不知道豆瓣的發文習慣、第一次來如若有任何的不妥還請各位大大們指粗來吶、
于是、吾輩寫下“無愧”兩個字是抱著極大自信的、我已不記得“京都必精品”是何時開始傳揚又是何時變得不再膾炙人口、我只知道低音號再一次讓我看到京阿尼的良苦用心、年齡在變、世界在變、時代在變、而依舊不變的是京都曾經在作畫上所立下的誓言、寧缺毋濫很好的概括了京都的作畫理念、而這一理念在低音號上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我不知道京都究竟請沒請或是請了多少管弦類樂器監督、我也不知道在合奏分鏡上各位演出下了多少功夫、至少、學過圓號的學妹告訴我她在樂隊演奏上沒有找到絲毫破綻、當瀧升老師給予你美麗的背影之時、請你一定挪出少許的視線看一看正在合奏的童鞋們、我不懂樂器、我不懂音樂、我只知道妹子們的換氣和指法深得我心、讓我明白她們不是不動嘴不動手就能吹出天籟之音的可啪存在、

不知為什么,無論是在“京都廚”還是非京都粉絲圈中,《吹響!》的人氣都遠不如其它幾部經典作品,而我認為的京吹則是不輸于《冰菓》的作品,這篇評論也算是表達心目中對這部作品的敬意。
《吹響吧!上低音號》作為我最喜歡的青春校園番,也是我心目中京阿尼校園番的集大成之作;延續京都一貫的精細制作,畫風和配樂都給人足夠的欣賞體驗,人物心理在細節上的刻畫也是我很喜歡的京阿尼風格,可以說在繼承了《冰菓》的成功之處后,京阿尼又在《吹響

自認為淚點比較高,但補這部番的時候和之前看《莉茲與青鳥》時一樣,常常到某個片段就會不自覺的掉眼淚。區別大概在于青鳥帶給我的情感更壓抑和濃稠,而上低音號因為是群像多支線就擁有更多豐富的情感體驗(每次還是會被類似“無情的任務觸發器黃大叔”“黃大叔又來接單/任務了”這樣的彈幕笑到hhhhhhh)。
淚點有的時候是與音樂迸發出的濃烈的交織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有的時候是被女孩子之間特有的細膩的情感表達打動瞬間戳心,有的時候是看到社團的大家共同努力朝向一個目標奮斗的感動

有些小孩是被虛假的真實之毒雞湯給毒到了吧,只是看著貌似真實,世界上也只看到一個例子,那不叫真實,叫虛假的奇跡,因為真實世界創造奇跡的那些人沒有這么多問題(包括心理問題,互相之間的矛盾等等一堆問題),都在齊心協力的努力,我不準備找人辯論,僅代表自己的觀點,不要在我這杠,如果你認為我說的不對那就你對咯!
說理想化,不夠理想化,沒有絕對音感的天賦;說現實嗎,不夠現實,因為現實是這種沒有天賦的即便成功也是百萬里挑一,一般的達不到全國水準的那種高度。
幸存者偏差始終存在

京都出品,質量不會差,一如既往的很萌,我很喜歡京阿尼的男孩紙,帥氣又可愛,音樂番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題材。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將是本作的側重點,更加偏重于現實的青春劇。為什么京阿尼的男孩子都辣么可愛[太開心]女孩子也是,兩位女性主角的互動簡直看得我臉紅心跳少女心大爆發!這應該是我入二次元以來對百合最為心動的一次[害羞]一部全方位都很優秀的作品,強推強推!

《吹響悠風號》有意思的音樂片 隨意荒廢的青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