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電影機才制造出來,1928年有了第一部有聲電影,1930年《西線無戰事》問世,本故事并無意指控或見證戰爭的殘酷,也更加不是一個英雄形式的冒險歷程,因為對那些必須和死亡近身肉搏的人而言,那并不是一個有趣的經歷,本片旨在忠實描述那些生活在大時代的人們,有些人或許逃過了武器的摧殘,保全了健康的四肢,但他們的人性、心靈及世界,都無法幸免于難。1914年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讓斐迪南大公丟了命,一戰爆發。德法邊境的西線戰場,德軍和英法聯軍從1914年打到1918年,前線幾乎沒有移動

很好的一部片子,在沒看過小說和1930年的版本的情況下,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忍和荒唐,戰士的迷茫,一戰工業化加持下戰爭的殘酷。
開幕的戰爭場面,沒有贅述,直接就將觀眾拉進了劇情和場景里面。畫面一轉,就是一群年輕的小伙子,他們聽著宣傳部門的宣傳,身上的衣服表明了他們不錯的出身,他們本來應該是這個國家的未來,然后呢,他們因為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忠君報國情懷,踏上了戰場。
“為了威廉二世,為了德國。”在衣著體面的官僚的蠱惑下,他們真切地認為他們應該上戰場。這里的光線,色彩運用很明亮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歐洲國家迅速崛起,成為了世界的主宰。但科技和工業的巨大飛躍并沒有給歐洲帶來好運,反而使他們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中。1914年到1918年間,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深陷戰爭的泥潭之中。在“一戰”中,大約有一千多萬人在戰爭中喪生,二千萬人受傷,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而現代的科學技術和先進武器,使得人類的互相屠戮變得便捷和簡單。例如,一戰中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在這場戰役中德法兩國傷亡的人數超過了一百萬

該用什么詞頻 敘述或是畫面來描述戰爭
血肉橫飛 或是炮火對沖
一鏡到底 或是分屏敘述
黑白定格 或是幻滅蒙太奇
父輩的旗幟 或是他們已不再變老
亦或是 描摹一場又一場接續不斷的 顱內綻放的璀璨煙花
可惜我能想到的 渲染開的 用血肉橫飛的鏡頭堆砌起來的 用林林總總的麻木中捕捉而來的 用一切奢靡狂妄反襯對比的
關于戰爭的“虛無”
你看到無數士兵猶如機器般前仆后繼 齒輪般嚴絲合縫的契合于各種短兵相接的殘殺里

我并沒有看過老版的《西線無戰事》,因此無法做對比,但在我看來2022年也就是今年的《西線無戰事》我看下來的感覺就是,這是一部真正的戰爭片,直面了戰爭的殘酷,特別是在大場面上可以說是高度還原了戰場的殘酷景象。當然我并沒有經歷過戰爭,在電影前的絕大多數觀眾也沒有經歷過戰爭,我所說的高度還原是基于看過的戰爭紀錄片和文字描述加自己的理解來說的,有的戰爭片會給你一種看動作爽片的感覺,和看漫威電影一樣,那樣的戰爭片其實是十分失敗的,會讓我們感覺戰爭是英雄的故事,是十分好玩的事情

真的覺得大家都可以看看德國人拍的一戰二戰電影,感受是真的不一樣。
我覺得本身一些戰爭電影被我吐槽的點就是他們的結局都太強調“成功”了。
雖然也會有很多人死甚至主角也會犧牲,但是總的來說他們還是在拍“我們是怎么反敗為勝的”“我們主角是怎么英勇殺敵的”。
沒錯作為被攻擊的一方我們想展示我們不怕敵人的攻擊我們是堅強的民族,而且確實我們是二戰的戰勝方。所以我也完全理解為什么我們在拍戰爭的勝利。只是我確實覺得只看這類型的話這就失去戰爭片的意義了
(這里我再加幾句

【西線無戰事】后勁十足的動作片 一場宣稱結束了一切的戰爭,又什么都沒能結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