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集,一個下午就可以追完一部制作精良,細節滿分的英劇。沒有看過第一部也完全沒有影響。不過如果是從這部入坑的,看完一定會回去看第一季的,哈哈。
整部劇節奏緊湊,邏輯清晰,沒有明顯的硬凹痕跡。女主們的風衣、發型、妝容、復古高跟鞋,搭配上一秒入戲的濾鏡和精細的各種道具,劇組真的是誠意滿滿,沒有第三季了太可惜了。
演員演技全員在線,沒有中國觀眾特別熟悉的臉,神盾局小哥哥算唯一臉熟了,還是那個呆萌的氣質,有點粉上nick了。
喜歡英劇的短小精悍,細節滿分
(也推薦第一季,四個姑娘演得非常好,尤其是女主蘇珊,氣質平和睿智,幾乎有“卷福”他姐的風采,就是越看越有味道,不是以第一眼的外貌取勝,而是氣質佳,演技精湛)
寫下題目時還是覺得有些諷刺,第二季萬完全詮釋了個人是歷史的人質這一說法。
曾是幕后破密碼的精英團隊,卻因某些原因簽下保密協議,不得公開自己在戰時所做的工作,盡管幕后團隊的姑娘們一直以此為榮,她們何嘗不是和男人一樣廝殺在戰場,當蘇珊問起曾是皇家炮兵的先生對于戰爭、個體、領導者的看法,他說他懷念的是紀律和忠誠,而對于所謂權威者的決定含糊其辭,他以德國人為例,是把個體的德軍士兵看作魔鬼,還是說他們被魔鬼般的領導者驅使作戰,真的很難說清。
第一個案子“血染雙手”其實不乏反思,就如上一季里揭露了英軍的心理戰模式一樣,這件案子也是以蛛絲馬跡慢慢揭開整個案子的迷霧。只不過是以艾麗絲為引子,她謀殺舊情人,所有證據確鑿。唯有簡相信“她也在布萊切利呆過,我知道她。”那時她也如四人組的姑娘們,因德軍發報員的懶惰、疏忽,得以破譯密碼

3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主頁上有一則故事:搶銀行,通常被認為是男性從事的一項危險且非法的活動,但是,歷史上偶爾也會出現“巾幗不讓須眉”的犯罪行為。比如,1924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信托公司保險庫內就出現了三個持槍女子,她們不是在拍電影,而是在搶銀行。
追到第二季,故事從篇幅上進行了壓縮,兩集一個故事,雖然人物不變,又多了一位女主,但是情節依然是由我們智商過人的四位女王通過運算、邏輯推理、真槍實彈的一己之力來收集線索,最終和黑暗不可告人的秘密人物或組織較量并勝出,解救了另一些麻煩纏身的女性。
我很羨慕他們所處的年代,喜歡她們古著的呢子外套、牛津包、濃艷的口紅,大波浪的頭發,但我更羨慕她們這一群閨蜜。除了Susan有家庭其他皆是單身,她們光鮮亮麗,有著秘密的政治背景,雖然表面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卻扮演者“超級英雄”的角色。除了工作和愛情的壓力,還要和暗處的不明勢力斗智斗勇,生活可謂緊張刺激也更豐富。
她們在一起沒有討論最近流行什么發式,沒有談論你家買了多大房子,我家去哪旅行

看完第一季,自然忍不住一口氣掃完第二季。然后怎么說呢,和第一季屏住呼吸熬夜看完的流暢感不同,第二季終了居然有心情對劇情吹毛求疵。第一感覺是是不是編劇有調整,然后查查沒變動啊,只有編劇開始偷懶這個理由能說服自己了。當然感覺是個人的,而我的感覺一向比偶像劇劇情還經不起推敲。
與第一季的大幅的前世今生背景交代不同,第二季的劇情偏狗血,個人聞到了為了破案而制造案件,為了引出下文而設置情節的編劇酸氣。第一個案件的引子就覺著蹊蹺,剛開始看到Alice頂著死刑名目死活不說話,又冒出一個年輕姑娘的時候,淫浸苦情劇多年的我第一反應就是絕壁母女關系。只是后來算算,姑娘17歲的年齡與父母的奸情年代對不上號而放棄該齷齪的想法,結果編劇還是猥瑣了。接下來開始找茬時間
疑問一,聰明如Alice,怎么會看到尸體就認為兇手是自己的女兒,就算一開始被嚇得神經短路,呆監獄的漫長獨處時間完全可以作出合理反應。一個已經與生父定期聯系的私生女并沒有理由突然槍殺自己的父親;而更令人疑惑的是作為一個思念長期分離女兒的母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萊切利是英國政府破譯密碼的地方。
四位在工作崗位上流光溢彩,破譯德軍密碼扭轉戰局的女性情報員,卻于戰后囿于平淡的生活。
女主Susan,擅長模式分析和數學解密,能從大量數據中發現規律作出預測。戰后成為家庭主婦,只能在填字游戲中發揮才華。家庭和睦,兒女雙全,丈夫愛她,卻并不理解她內心的追求。
Millie,精于心理分析,是四人中性格最熱情的一位,戰后在世界各地周游冒險,在一個小餐館打工。
Jean,戰時小組的大姐大,嚴厲不茍言笑

“布萊切利四人組 第二季”2014年度佳片,我所需要的女性敘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