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諷刺一個片段,“天大恩情的爹娘”住到破敗的養老院,成人縱使有太多的無奈和辛酸,也不是讓父母兒女吃苦受累的原因。
即便是老人一個人“沒吃沒喝”沒有兒子們的照顧,還要送老人到敬老院,但是老人依舊愛著自己的孩子們。
即使要離開“家”去敬老院,但是老人已經對生活充滿希望,“她們”簡單的愿望,活下去!
去看看外邊的世界吧!外邊的世界是精彩的,吃喝玩樂,有有趣的人、有豐富的物質……,但是同樣也是外邊的世界,他也讓你很無奈,有一些現實的壁壘無法打破,需要你非常非常努力

高評說節奏慢,我笑了,這部片節奏非常緊湊,開局五分鐘老太看戲,拜佛保佑子女,摔倒。引出第一次家庭會議,引出主要人物,會議決定帶老奶出游,交代了所有子女基本情況,構造敘述環境。到最后一女兒家立刻得笑病。帶出第二次家庭會議,老大家吞了老四寄來的錢,沖突升級,不歡而散,老太被扔到老大家,第二次拜佛,這里一個輪回,開頭也是從老大家出發去各子女家做客,這次回來以后老太被扔到牛棚住,接著老太不停問養老院的空床位的消息

第一代——85歲老奶奶1930-2015:
多子多孫的一代,沒享過福,能吃的苦都吃了。生育的女性,勞作的女性,被丈夫踢下床的女性。早年失去父母,中年失去丈夫,要飯養得6個兒女,養著養著自己也老了。
第二代——兒女1950:
多兄弟姐妹的一代,時代急劇變化,各自謀求發展,同輩境遇不斷分化。有的被時代拋棄,有的逐浪前行,疲于奔命。父母無法幫襯,一雙兒女外出打工,不在身邊,只留下孫子孫女需要幫忙照顧。真正上有老下有小,深深負累的一代。
第三代——孫子孫女1970
打工的一代,用命換錢的一代

過年前不久看過一遍《喜喪》,看得很沉重的一部電影。故事簡單,卻很真實很現實,似乎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找到真實生活的影子,自己或是身邊人。
老人帶著孫子小道一起生活,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利索,子女們希望老人去敬老院。可是老人并不想去。二兒子先去敬老院填表想讓老母親第二天搬進來,由于敬老院沒有空床位只能等有老人去世才能入住。老人出門被門檻拌倒后,幾個孩子開始輪流照顧老人,到每家住一段時間。先和孫子小道到二兒子家住,小道偷東西被抓,因為想要錢可以去找自己的母親

從來只打星不評論,覺得自己的一知半解稍欠火候,但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觸動非常大,關鍵詞是細節,老人中風后,只有在自己家里會哭,老人抱著孫子,哭著囑咐他別再偷,在兒女家面對諸多的不滿,心中苦悶卻用笑來表達,老人自知是個掃把星,無論去哪個兒女家,都會給那個家庭帶來不幸,老人每日叩拜菩薩,卻都事與愿違,她的一生只愿兒女平平安安,可連菩薩自己都不能自全,她老到只能祈禱,老到被人嫌棄。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紀錄片,從鏡頭到故事的呈現方式都太像我們身邊經歷的事情。整部影片最讓我映像深刻的是拍攝的角度和拍攝的手法。雖然對于電影拍攝的具體技術細節我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單單從觀影者的角度上看,這部影片的拍攝角度就足夠引起共鳴。很多鏡頭都是從老太太的背后(老太太坐在家門口,老太太來到兒女家的時候坐著聽兒女們的抱怨等)、側面(老太太一個人納鞋底、一個人摸摸地低頭聽兒女講話等),甚至有一幕一開始的時候非常讓我疑惑,老太太摔倒后

【喜喪】好現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