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無用》
英文名:in-utile
導演:賈樟柯
攝影:賈樟柯
出品方:北京西河星匯數字娛樂技術有限公司
狀態服裝設計(珠海)有限公司
中國電影家協會
片長:81分鐘
推薦指數:★★★★★
我很羨慕和敬佩馬可。她的話喚醒了我們每一個城市文明人對原始純粹的渴望。可惜即使是有這樣崇高的夢想,即使是熱情的一針一線,在這個快餐時代,也象是她對品牌的命名一般,毫無用處的存活。
這個素面朝天才華橫溢的女設計師將手工縫制的衣服埋在泥土里,幾年后在挖了出來。聽似十分的行為藝術,而她自己對這樣創作的解釋是:由自己開始的設計,交給大自然去完成。每一件作品都是未知,每一件作品都有故事,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人不愿意妥協,無用與例外的狀態,就是對馬克對生活的吶喊。而導演賈樟柯正是用它沉默的攝影機,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在山西的裁縫踩著縫紉機腳踏板發出的聲音,讓我想起小時候常看到母親為我縫制衣服的情景,那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畫面。
另外在影片里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

《無用》里有賈樟柯一貫的電影表現手法,不完美但是接近真實。電影所謂的‘無用’是指‘失去使用價值’。電影隨著思維流動,拍攝,然后粗糙地剪輯,像是我們常常在搞的調研,只是這次的主題是服裝業的工業化。工業化當中崇尚手工制作的小眾設計師,逆潮流而上,設計出純手工、經過土壤和時間浸染的衣物,衣物不再有任何使用價值,卻有了超越使用價值的深層內涵; 曾經的手工制衣裁縫在服裝工業化的浪潮中被迫選擇改行,成為一個普通的煤礦工人。當服裝工業成為操作工的流水線作業
節奏有點慢,著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有人在服裝廠用最廉價的方式出賣著生命,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生老病死。有一個特寫,一個女工頸后,幾縷頭發,低著頭,或許她非常的疲憊,我不知有什么狀況可以讓一個人做這樣的工作,第二經濟體下的小人物,那種中國女人,服裝廠里的中國人,在讀書的若有所思的法國模特,那些有歷史的,有生命的衣服,那些礦工的,搭在院子里的,破舊的衣服,如果一件東西是有歷史的,他就是有生命的,手工的難得,或許他表現的太直白了,但是我懂。一個個相似的廓形,那種掩埋而特有的質感,模特臉上的妝,礦工天然的色彩。生命本來的姿態,大概就是無用吧。

【無用】賈樟柯紀錄片,從頭到尾非常安靜。
馬可的例外和無用很早就知道,有機會也會去逛一下例外,喜歡它的樸素簡單,折射出對生活的態度,但也僅僅是逛一下。
看到這部無用也想當然的以為是關于馬可無用的紀錄片,看下來才知道是三段紀錄,獨立的,但又是相聯的。
在汾陽從礦井深處出來的礦工,脫光所有已看不出本來顏色的衣服,用洗潔精洗去滿身的煤屑泥土時,一下想到了前面馬可在巴黎時裝周上,為了讓服裝留下時光的印跡而將之埋藏在泥土中,模特的臉上身上涂滿泥土,前者是觸手可及的生活

所謂文藝片就是城市小白領、文學青年接觸不到的冗長生活片段,貌似記錄,貌似工業時代的鏡像,貌似邊緣,啊,呸!實際上這是他媽的現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態,是無話可說還想賺小白領們錢的裝逼片,三千年后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浪費膠片。真是沒用。

《無用》關于另一則影評“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