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媒體報道 四十年前的英國經典電影《意大利任務》(又譯《大淘金》,The Italian Job),結局留下尾巴,沒有交代主角怎樣安全運走三點二噸黃金。去年十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舉辦比賽,征求成功運走黃金的方法,結果由一名信息科技經理想出妙計勝出。
電影講述邁克爾·凱恩飾演的大盜與同黨所乘的巴士,在懸崖邊搖搖欲墜,需要吃力地保持平衡,后面車廂放著三點二噸黃金,大盜則坐在車廂的前半部分。邁克爾·凱恩在電影結局時向周圍同伴說:“大家等一等,我有個好主意!”但電影沒有交代他想到的法子,謎團一直沒有解開。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去年舉辦比賽,征求運走黃金的計策,吸引約二千人參與,看過影片數十次的薩里郡三十九歲的信息科技經理戈德溫,想出共有三個步驟的運金方法,最終勝出。
戈德溫表示,首先大盜要穩定車身,方法是打破四塊車窗,兩塊向外敲碎,兩塊向內敲碎,改善重量比率,然后一名大盜爬出車窗,刺破輪胎放氣,停止巴士搖晃。再派一人將裝置在巴士后部的燃料缸放油,以減去車尾的重量,估計缸內燃料有一百四十公斤重

邁克爾凱恩是60年代的傳奇帥哥,由他來主演這部兼備幽默,智慧和緊張追車的盜寶片絕對是一時之選。這部片子比007早了若干年為寶馬大作特作廣告,其匪夷所思的連場追逐即使以現在的眼光看依然驚心動魄,不乏創意。
英國人拍片如其民族風格一樣,向來有些保守,玩不出大花樣,因此讓人眼花繚亂的本片在英國影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物以稀為貴嘛。做調料的英式幽默顯得有點多,有時候影響了全片的節奏,不過瑕不掩瑜,而且能樂樂,也是不錯的。
本片在2003年有一個美國重拍版,但是除了特效更上一層樓之外,無法和本片相提并論。馬克沃爾伯格和愛德華諾頓都像是夢游演出,查理斯塞隆也淪為不折不扣的花瓶,導演對人物的把握十分膚淺,只能算普通的商業動作片。
60年代是偷盜片的黃金年代,其他如《十一羅漢》《土京盜寶記》《湯瑪斯克勞事件》都是這一時期出品,如今的大量重拍雖然感官刺激加強,要恢復那個時期的輝煌是不可能了。

一個大犯罪項目,組織,策劃,人員選擇,方案制定,方案演練,物質準備,到最后項目實施,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項目經理,投資人,職業罪犯,齊聚一堂。一個聰明的項目經理能夠讓整個項目過程平衡順暢,出現的問題也都在掌控范圍內,這樣的項目誰不愿意做呢。雖然在最后因為得意忘形而陷入險境,但總的來看還是成功的,哈哈。
感覺故事性不算強,里面的枝節似乎和主題故事沒什么關系。所以總的來看,更像一部犯罪教學電影。要不是最后的戲劇性結尾,幾乎就要為犯罪喝彩了。
故事中演員的刻畫太單薄

【意大利任務】雷夫·瓦朗主演,六七十年代歐式經典老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