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的電影幾乎永遠都在度假,看了也想讓人度假,一半歸功于電影里的鳥叫、蟬鳴、海浪聲,它們自我強調,把觀眾從屏幕引向廣闊的自然
侯麥本人就是個dandy,浪蕩子,搭公交去拍片,不喜歡繁復的工業,而是在劇本上動腦筋。如果硬要劃分也可以找出所謂的“情節點”或“鉤子事件”,但他的電影卻不能被化簡為故事梗概,不能被化簡的才最有魅力,他劇作的最小單位不是“事件”,而是戲劇化的共處一室,松散又富張力的氛圍
電影里涉及哲思的臺詞都是對行為的預告,依附于主題

看了四個侯麥的片子,這個最不懂!從綠光女主的角度出發,完全能理解和共情女主的行為和想法,但是這個男主很不懂啊!也許是太男性視角了。電影名字叫做操控男人的女人,難道這個女主是上帝視角嘛,明顯不是啊,她曾經說,我想要正常的男女關系,但我總是搞砸。她講這話時非常相信她說的是真心的。她搞砸最明顯的是最后終于要跟男主看似走到一起了,但是她又想去參加爬梯,男主一氣之下開走了。這段關系也就結束了。
她明明就有很多局限性,說操控男人有點拔高她了。反倒是男主,更像一個操控別人的人

一部有些無聊的小資電影,可以作為女性啟蒙主義的讀本。畫面干凈,情節簡單。
男1號艾德里安深棕色長發,寬額深目,高鼻長頸,灑脫睿智,一種成熟男人的智性美。著一件造型別致的襯衫,晴空碧海的顏色,闊大休閑,圓角,開衩,袖口細長直筒(不知有無玲瓏細密的精致小扣,如有應是6—8粒,折合處也應是圓角),往上松散多褶,呈花束或燈籠狀,舉動間飄逸自現。領子好像是普通襯衫領,若改成中國式立領更顯古典端莊,但估計少了幾分閑適。立領如果不嚴絲合縫總讓人感覺有些假正經,很少有人能把休閑裝穿出紳士的韻味。所以還是解放脖子要緊。
在艾德里安的理念里,人順其自然似乎比與之抗衡更難,這是典型的西方邏輯,東方人主張順應多于抗衡,這種順應更多的表現為隱忍和妥協,當然不同于女1號海蒂的自然真實,她所理解的順其自然是按照內心的意愿生活。比如把收藏不同型號款式的男人作為一種嗜好。中國男人都喜歡說“女人是衣服”,富貴意味著衣服更換的品牌和頻率,海蒂沒有任何言論,她是個徹底的行動主義者。她不是玩偶式美女

侯麥的《女收藏家》延續了《面包店女孩》、《蘇珊娜的故事》的主題,一以貫之的對男性進行著道德審視。侯麥真是個哲學家,這部電影,看懂的人會真愛,看不懂的也得胡說胡夸。
該片講述了一個道德焦慮男的意淫。男主阿德里安是道德焦慮的偽道士,對愛情和女人有著近乎崇高的幻想,卻無法避免肉體的欲望。兩種人格的分裂與交織使得阿德里安一面宣揚自己的道德衛士觀,一面將自己的欲望發泄的原罪歸于女性,物化女性,以達到幻想中崇高純潔的自我及男女關系。女性如前作,純潔、熱烈、美麗、善良、敢愛敢恨

有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在近代,無論東西方,年輕女性要什么社會都會遷就
侯麥挑選的女主角就恰到好處,按照傳統審美觀海蒂不算漂亮,也不優雅,卻更能達到電影需要的前置:年輕就能PK掉所有的理性認知,理性在動物性面前岌岌可危
劇中兩個男主角就是這種形態的犧牲品:一方面他們壓制不了渴望得到年輕女性肉體的本能,另一方面又會陷入深深的失落感:社會推崇的他們自認為自身必須肩負的崇高的道德使命感,和社會默認的年輕女性自帶光環的特權地位對他們的價值觀的打擊
他們以為按照社會對價值的刻畫

丹尼爾在離開的前一晚不停地用拖鞋打著地板啪啪響。阿德里安知道他故意找事,靜觀,不吭聲。海蒂忍不住罵他混蛋,讓他停下。于是丹尼爾發表了一通策劃已久的演講。從他的演講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生氣的理由,就是沒有得到海蒂對他的忠誠。
閉嘴 臭XX 你沒權利說話
你走了狗屎運 讓我們兩個都喜歡你
阿德里安說得對 你是天生讓愚蠢的笨蛋上的
我還以為你有一些內在的東西
抵消你那令人同情的低俗
我著迷的是你丑陋的低俗(阿德里安笑了)
我甚至不覺得你丑陋
但吸引我的是你的丑陋表情

《女收藏家》這么容易愛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