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凡是打過籃球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里關于打籃球的事情都是在扯。根本不可能發生那種事情,蜂鳥隊最后進入決賽和大嘴最后時刻的扣籃無非都是編劇為了應題“扣籃對決”而設計的,而這個題目本身應該還是挺唬人的,既然連周杰倫都能功夫扣籃,那么15歲的大嘴當然也就能在從未扣過籃的前提下,在比賽的最后時刻完成一個扣籃咯。
扯歸扯,但是電影還是涉及到了一些15歲孩子的真實的東西。
大嘴的父親是個有意思的人物,對老板唯唯諾諾對工作又很敬業,家里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所以當大嘴闖禍賠1萬元后,他作出的決定是“放假哪里也不許出去玩,只準在家讀書復習”
也許這個細節恰恰說明了為什么初中高中時候的孩子會討厭讀書。
應試教育并不可怕,讀書也不可怕。可是讀書要有個好心情,還得有個好動機吧。大人生活上不如意,就那孩子撒氣,撒氣的方式是逼著小孩哪里也不許去,只準復習。大嘴撕書的情節非常合理,至少情感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接下來大嘴從陽臺跑出去練球最終變成籃球達人的故事就有點少林寺了。不必追究。
1 張一山真是個大活寶,此電影里還是一副“劉星”做派,新一代美猴王非他莫屬。
2 李威那種人常打球的人估計都見過,超惡心,一副自以為是巨星的欠扁嘴臉,動不動就“你不行”“不打滾蛋”,滿嘴的垃圾話。
3 有個動作超鄙視:運著球突然把球往對手頭上砸一下反彈回來過人。這簡直就是下三濫的街球招式,沒事找抽型。可憐的張一山在片中這招被砸了兩次,滿臉的有苦說不出的表情。
4 那個小mm長得很清純,不過在片中的形象還是讓我覺得“很傻很天真”。
5 打球要合理!沖動是魔鬼!
6 千萬別被裁判影響了心情,千萬別和裁判瞎啵啵。這種慘痛的教訓太多了。
7 蜂鳥隊沒拿冠軍讓這個電影沒落俗套---他們收獲的遠遠比一個“冠軍”多的多。另外,那幫人即使拿冠軍也讓我鄙視。
8 整體劇情比較幼稚,但還算真實,至少比大灌籃真實太多,而且導演的寓意也比較明顯:籃球讓人成長,讓人收獲友誼和親情。
球場上只有籃球,認真是起碼的前提,與籃球無關的事此時此刻都要拋到九霄云外。不防守不傳球的人特別被人鄙視,籃球的對抗性,集體性和智謀性賦予了它豐富內涵和魅力。

如果我還是一個中學生,那么我絕對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就像看灌籃高手樣了。
可是現在看到這樣子的電影,看個開頭就知道結果是什么樣子的了。
盡管這樣子,我還是把電影給看完了。
我看了之前為此而做的宣傳,說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出色的籃球電影”,這顯然是在自吹自擂。最后那個灌籃有點假。
我只想說的是,為后應該會有更加精彩的關于籃球的電影出現的。

扣籃對決:欣賞幼稚只因幼稚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