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電影而像是多集情景劇(sitcom)聯播:松散拖沓,看起來似乎沒完沒了的平鋪直敘幾個人的生活。其實有很多這樣單純按時間順序描述一段日期的人生的優秀電影。本片跟那些優秀,或者還行的電影相比,缺乏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當然可以牽強的說核心是兩條主線,分別是大明星和小新人摸索人生方向和追求對單口相聲(standup comedy)的熱愛。可是表現的非常薄弱。這就涉及到本片的另一大缺點:人物塑造非常失敗
片中的各個人物都很單薄。甚至不但是單薄,而是不存在形象的塑造。單薄的人物的意思是,可以用一兩個關鍵字概括某個角色。這部片里的角色,連一兩個關鍵字都想不出來。就是莫名其妙,缺乏必要的細節正面或側面的支持和解釋。硬要說的話,唯一的角色關鍵字就是小新人“弱”(性格懦弱經不起事,能力也弱)。這不是演員演技的問題,而是編劇和導演的表達問題——除了大明星的老情人,那個角色演技也很有問題
人物的莫名其妙,導致并關聯情節的莫名其妙。例如大明星為什么找上小新人,是一時興起隨便挑的

其實這個劇本更加適合拍成兩部電影。
ps,Adam的演技沒的說。
pss,我好像看到eminem了。

我今天真沒喝酒。
我從來不喝多。都說白羊座容易吃激將法,不知道為啥,我一個純白羊卻對這個免疫。有一次和冉倩喝酒,冉倩喝多了,她開始嘲笑我,說杜鵬你個大傻逼,你真雞巴不是男人,你咋不喝呢。換是別人估計早都喝了,而我根本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我常說,如果你們愛我的話,就不要讓我多喝酒。我不需要酒,也不需要煙,我已經足夠神經了,估計我要是喝多了,沒準就進監獄了。我他媽的可不想穿著鐵襠內褲過下半輩子。
說到這,我又想冉倩了。我最近挺脆弱的,我覺得冉倩的頭發對我來講不只是頭發,而是一種美好,溫暖的事物的代表。其實我在美國也不缺頭發摸,有的姑娘頭發也相當好,但是我始終找不到當年在后窗,每當我煮完兩杯夏威夷可那,我一個手拿咖啡杯,一個手摸冉倩的頭發的感覺了。我這段時間不知道怎么回事,情緒波動很大,可能是因為我老做點奇怪的夢的原因吧。我老夢見那個我曾經求過婚的姑娘,盡管說當時我拿著空戒指盒求的婚,但好歹也是求婚啊。她討厭我,厭惡我,刪除了我的聯系方式,但是我依然很想她

注冊豆瓣是看到帥哥的家庭故事之類的,等我注冊了再沒找到過那個頁面。
說說19吧,那時我覺得她就是更少年版的我。老成,聰明。與我顯著不同的是,她是一個非常優異的學生,我這樣說是因為她最大的問題是因為不喜歡學習的內容,而我當學生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快交不起補考費了。后來我們因為《Black Books》認識了。
她的簽證和學校都搞定之后,和同學模仿《Little Britain》,我恨不能生身前往,只為了模仿一句“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我記不清我們都談過什么了。有些很好笑,有些很無聊。有一次似乎提到了劍橋的footlight,這里涌出的家伙,詳細的請wiki,兩人就羨慕的眼睛放光。
這是喜歡喜劇的家伙們。
我不是一個習慣抱怨的人,當然這跟長期被定位成為咨詢人員有關。要表現自己的專業性,當然不能抱怨生活瑣事。不過真正的原因是,我并不是討人喜歡的家伙,誰會喜歡聽一個不討喜的人抱怨呢。由于性格天生的肆無忌憚,或者說想挑戰別人的底線,看喜劇便成了最大的愛好。
下面說說cody吧。
我看了《Tropic Thunder 》非常激動

略微猶豫了一下到底給本片三星還是四星,但沖著本人最喜歡的當今好萊塢喜劇導演,最喜歡的青年演員,最喜歡的澳洲帥哥,還是給四星吧,雖然本片明顯不及阿帕圖前兩部片子好看。
男主角得了絕癥,這男主角又是個喜劇演員,決定了這是部笑中帶淚的片子,準確地說前半段都可以稱得上是淚中帶笑了,因為這個基調是悲情的。伴隨著喬治西蒙走向死神腳步的,是酒吧里一段段單口笑話,但由于文化差異,只能聽懂部分,其中又有部分覺得不太好笑,所以更多時間用來傷感。好在塞斯羅根飾演的艾倫帶來一股溫馨而又勵志的感覺,否則這片子前半部分真跟悲劇差不多了。
越來越喜歡塞斯羅根,他有點像當初的周星馳,一樣的草根,一樣的心懷夢想,一樣的遭人鄙視。奇怪的是這哥們兒明明是外國人,卻看他比周星星還要親切,不知為啥,也許是年齡和自己相近,也許是沒像周惡搞到那種程度,也許是在訪談里看到現實中的他也和電影里差不多。反正,看著他演的艾倫屁顛屁顛地跟著喬治西蒙,站在后臺還不停地寫啊寫,就覺得那是自己,雖然實際上和自己幾乎找不到共同點。
影片到了后半段

“滑稽人物”極致!爛到值得寫影評而不是短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