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伯是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一開始就這樣。但后期戰爭中所遭遇的一切,證明了索伯那些魔鬼訓練的必要。你覺得吃飯的時候讓你跑三英里難受嘔吐很缺德,可是在戰場上敵人會等你吃完飯才進攻嗎?打不過不得不趕緊跑的時候,你肯定不會抱怨還沒吃好飯。你覺得為點小事就要懲罰你很婆婆媽媽小題大做,可是看到胡伯勒隨便把上膛的槍放進褲兜打死自己的時候,你覺得小心仔細還是多余嗎?
軍人的意志力和謹慎是完全必要的。在訓練的時候,索伯帶出來的E連是優秀的,戰爭的時候才經受住了考驗。索伯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

再高貴冷艷的影視作品都是在闡釋自己的觀點,以期讓受眾接受。只能說,很多歐美劇做的很聰明,就像兄弟連,觀眾們很買賬。
就像泡妞。
比如,男生A,每日在你面前神侃,自己家里多么富有;自己人緣多么多么好,所有的小伙伴都喜歡跟他玩;自己多么高大全,有著多么崇高的目標與理想。他壓根就不知道女生喜好什么,只能招致女生的反感。
男生B就不一樣了。他對朋友永遠兩肋插刀,愿意為朋友們的事忙前忙后;他總是默默的努力學習工作,卻不顯擺炫耀;他對女友百般呵護,永遠記得女友喜歡什么討厭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很難想象這樣的男生會不受歡迎。
A就像有些抗日神劇。里面的人永遠在喊著那些光輝無比的口號,什么什么萬歲之類,哪怕自己已經被子彈打中了,或許那些口號有止痛的作用;里面的戰士們都有金鐘罩鐵布衫,一個人殺個七八十人沒問題,更有一個戰士揮舞大刀砍死好些端著步槍的日本軍的鏡頭,讓人感覺穿越到武俠小說的時空里;里面的領導總是緊皺著眉頭,然后大筆一揮,就又攻占了一座城池。
神劇就是神劇,不是人類的邏輯可以理解的。
而B就像兄弟連

在這部曠世經典問世17年后才第一次看。
短短一周內看了3遍,補充閱讀了很多關于它的周邊,看了法國關于二戰的紀錄片Apocalypse 可以肯定的是:它成為了又一部我的年度重溫經典之一,所以我想我應該為它留點紀念。
先說些正經的(藝術表現)。
1,真實細膩。營造真實感是一部影視作品成功的基礎。無論是反映現實生活的批判類作品,還是那些天馬行空的幻想類作品,聰明的導演都會刻意的在每一個小細節上營造真實感。因為人性中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們在幻想那些奇幻的、不同于現實生活的、夢一樣的世界時

敲黑板: 這是有史以來投資規模創紀錄的一部電視劇,十個單元小集全部保持電影制作水平,拿出來估計碾壓80%的二戰電影。
《兄弟連》是我看到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電影”,其帶給我的沖擊完全重構了我對戰爭的印象,使我徹徹底底拋棄了小兵張嘎式的戰爭印象。《兄弟連》將人道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等一籮筐主義融入其中而絲毫沒有突兀之感,或許因為,這本身正是二戰本身的復雜與扭曲。
斯皮爾伯格對劇情的掌握充滿了濃濃的美式風格,老套但更老練,一開始的詼諧幽默,初入戰場的慷慨激

【兄弟連】感人!不愛戰爭愛英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