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王冠》第二季第二集,真是良心劇,雖然節奏慢了些,但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是立體、鮮活的。
這一集真的讓我對飾演菲利浦親王的演員刮目相看,演出了得意、虛榮、驕傲、糾結、傷感、憤怒,后悔,然后只想罵自己是豬的一系列心理過程,一氣呵成,畫面感極強。
話說為了安慰老公菲利普煩躁不安的少年之心,女王聽從了母親的建議,菲利普總是必須站在妻子身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照相背景板。王室繁瑣的規定和禮儀對于一個年輕有活力的男人來說,是有些壓抑,而他又是王儲的父親,不能總是無所事事

1.菲利普親王出軌的問題
現實中確實有一些關于菲利普親王出軌的傳言。但是并沒有任何明確證據。 菲利普親王自己回應過一次,他說:“這怎么可能?自從1947年以來我身邊每時每刻都有偵探,不分日夜。”
劇中的那個芭蕾舞女演員的事情是虛構的(Ulanova確有其人,她1956年來倫敦巡演過,但她當時已經快50歲了。從各種證據判斷,烏蘭諾娃和菲利普親王不大可能有關系)。和菲利普親王傳過緋聞的主要是一個叫pat kirkwood的女演員,可能這就是這段劇情的原型。
菲利普親王的好友Mike Parker的離婚丑聞是真的

“效率與莊嚴”,Netflix“王冠”揭示的,正是君主立憲制度的優越,當初天才般的構思才有了近代政治文明的開端。英王與首相,分別象徵莊嚴與效率,需要相互的信任與扶持。效率部門有權制定並執行政策,并對選民負責;莊嚴部門賦予效率部門應有的意義和合法性,並衹對上帝負責。這種Partnership Alliance,不是皇帝與侍臣的關係,三綱五常、主奴尊卑衹會在儒教盛行的土壤誕生。
六十五年來,十二位首相更迭,新舊亂世交替,伊麗莎白女王能一直以沉默與堅毅,捍衛了君主立憲制度下應有的莊嚴與氣度。從帶上王冠的那一刻,她便隱藏了伊麗莎白蒙巴頓的身份,她衹能是Queen Elizabeth,這也許是處理戴安娜王妃葬禮時的皇室態度在民衆中大大失分的因由吧。
猶記得幼年收到香港來信時,那張張郵票上典雅的剪影,影射出殖民地宗主國女王母儀天下的風範。作爲優良君主立憲制度的守護者,對於國家、民衆、皇室準確而精妙的理解,化爲清音:I serve this country.宛如浩瀚大海,波平如鏡的海面下浪激奔湧,恰如二戰之後英帝國盛衰起伏的symbol。

王冠 第二季:深刻的歷史片 Some impressive moment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