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影片,現在看片中的[伊桑·霍克]好年輕呀。片中居然還有客串的老牌影星羅伯特·德尼羅。在臥室畫裸體的那段和《泰坦尼克號》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許是借鑒了那部影片,印象中那部片子早一年上映。論身材帕特洛不輸給溫絲萊特。但是總覺得怪怪的,尤其是在那個荒蕪的莊園里。
小費因救了黑社會大佬,反過來大佬暗中資助他,也算是報恩了。可惜大佬還是死在他懷里了。有些青梅竹馬的費因和艾絲黛拉卻因后者的怪異的心理沒能走到一起,頗有些遺憾。
錯過有時就真的錯過了。

改編后的繼莎翁之后英國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影版孤星血淚,更像是一個成功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本片的導演是[阿方索·卡隆],他的最近一部影片《羅馬》更是斬獲去年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導演獎兩項殊榮,而且即將和觀眾見面,這部影片是與他從小的親身經歷有關的一部片子,XX表示很期待呢。
除此之外,[阿方索·卡隆]許多經典電影的一鏡到底鏡頭都可以載入影史。還有他總是會以獨特的視角站在女性的立場去闡述故事,講故事的方式無可挑剔。

在秋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有些人此生注定要錯過。你自信我會挽留,而我卻沒有。。多年以后再相見的時候,你有了你自己的女兒,而我卻依舊為你守著我的孤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情都一樣,埋葬的方式大抵也相似。所以最正常的事情,莫過于在秋天的深處,兩顆心背向而行。。。

影片只是借用了狄更斯《遠大前程》小說的情節主線和人物設定,但有大幅改編,并被放置在1980年代的美國。在我看來實質上是講了一個有關西方文明嬗變的哀悼故事。
影片時代的美國剛剛走出越戰冷戰陰影,垮掉一代的思想解放與嬉皮士的狂放不羈開始重新接受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邏輯的規約,接過歐洲的交接棒,開始建立起新的世界文明秩序設定者的身份想象。
這部電影反映的恰恰是那個時點上美國作為新的文化領袖對自身的不確定性。身為弗羅里達邊陲海濱小鎮青年的主角Finn年輕、單純、善良,是年輕美國的化身

還沒看過原著,但是被電影的結局晃的我一臉懵逼,我承認女主對男主有愛情,也承認看得出她內心的掙扎,但是最后她還是選擇了“本該”的人生啊,所有的選擇難道不應該承受應有的代價嘛,一個通過自身善良本心和天賦才華擁有遠大前程的男主丫的居然最后還是一個舔狗,看到最后的我都氣笑了,彼此深刻對望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它不香嘛?這是最后讓我們強行腦補這是牽起了友誼的小手手?去看原著了

大師級愛情片 《遠大前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