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與性乃人之本,柯西胥將性放置在了《阿黛爾的生活》中,而將食放置在了《谷子與鯔魚》中。食物關乎于生存,影片中大段大段如同紀錄片一般的吃飯群戲和臉部特寫以及嘰嘰喳喳的對話展現出生活的真實質感和蓬勃的生命力,這與下崗的碼頭工人西蒙的沉默和食之無味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兩眼無神、言語匱乏、精疲力竭的60+移民老人創業之路在一開始游走于各有關部門許可、貸款風險評估等等繁碎的流程中盡顯局外人的狀態,所有協商交流都由情人的女兒來進行。這是一個略顯悲涼的畫面,他想要在船上開一家餐廳

阿布戴?柯西胥的電影總是探討著一些世界性的主題:人權、政治、移民、階層、家庭、愛情等等。他對這些主題的關注,是通過對“他者”(見尾注1)的觀察和描述來實現的。柯西胥的每一部影片中,都以明確的“他者”群體或個體為主要人物,電影主題的世界性特征正是表現在其對于“他者”生存狀態的關注、“他者”主體性訴求的關心、“他者”宿命的反思這幾個方面。
以“移民者”為對象的“他者”關注
作為一名突尼斯裔的法國導演,柯西胥對北非移民群體在法國主流社會中生存狀態的關注不是偶然的

《谷子和鯔魚》:古斯古斯 法式飲食男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