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這部三年以前夢工場的動畫片,無論從劇情上,還是從制作上來講,似乎都不具備特別高的水準。但是我認為《籬笆墻外》有一個十分值得玩味的核心詞,就是“籬笆墻”,那條望不到邊際、但卻可以躍過和穿過的、將人類和森林里的小動物隔離開的籬笆墻。
影片的英文名稱是《Over the hedge》,中文譯名是《籬笆墻外》,然而籬墻的兩邊究竟哪一邊才是“外”呢?對于小動物而言,人類世界是籬笆墻外,而對于人類而言,小動物生存的森林環境是籬笆墻外。這道籬墻,既是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籬墻,也是原始蒙昧與現代文明之間的籬墻。從這個角度說,作品的確在表現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矛盾,以及原始蒙昧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沖突,同時揭示了人類應當保護自然、即使是現代文明也應保留自然中那原始、樸素的美德。
其實《Over the hedge》還可以翻譯成《跨越籬墻》,這時籬墻除了是一道實體的阻隔以外,似乎更是代表了一種心靈的阻隔——欺騙與信任,怯懦與勇敢、孤獨與依靠以及冷漠與關懷,當主人公完成了這一道道心靈籬墻的跨越的時候,整個故事也完成了寓意的升華。

You may say I 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我想,dreamer應該算是褒義。一講起好萊塢,就是快餐文化,即使是奧斯卡大片一般也很少能逃的過我這個評價。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看美國片子了——改看日本動漫。也就是看動漫,后來才開始看Dreamworkers到片子,開始并不怎么出眾,只是對傳統的反叛、解構,后來就逐漸有了自己的價值觀。體現一種或許叫美國的價值觀吧。我們常在批評米國人什么離婚之類的不注重家庭。可我想一個中國人很難說出“既然我們是一家人,那大熊要我們就給你唄。”這樣的話,在他欺騙你那么久之后。看到這的時候想起了那次韓國留學生槍擊案之后給他的那根蠟燭。在中國一起都被政治化之后,看到這些讓我很感動。
dreamworkers也有米國人特有的那種政治幽默,大熊最后在路邊的那段臺詞,我馬上就想到了俄羅斯。呵呵,真的把人罵得只能是吃啞巴虧。
我現在有些懷疑美國人是不是真的在給我們傾銷文化垃圾。

技術是成熟使人驚訝,
一絲不茍的工作狀態使人感動。
就我個人而言,這不片子使一步難得的好片子。
什么時候能看到中國的動畫片作成這個樣子,
死也無憾了。

【籬笆墻外】2006年,流浪的美國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9777.html